我和国旗合个影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聚焦山东乡村儒学现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不是仅仅“拥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就称得上知识分子,他还必须具有批判意识和担当责任,关注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代表社会良知,维护社会公正。文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传播和绵延的动力,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先导精神力量。知识分子对文化的传承、弘扬、创造、引领责无旁贷。
山东省委党校 张文珍
不是仅仅“拥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就称得上知识分子,他还必须具有批判意识和担当责任,关注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代表社会良知,维护社会公正。文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传播和绵延的动力,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先导精神力量。知识分子对文化的传承、弘扬、创造、引领责无旁贷。
一、知识分子应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的中华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做人,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视为天地间第一大学问。梁启超说:“儒家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也。”做人——做一个仁义礼智信兼备的道德修养高的大写的人,这原本就是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化的最高理想和神圣使命。
知识分子应该充分而深入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和本质内涵,将之作为陶冶情操、砥砺品质、提升素质、实现理想人格的丰厚滋养,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成就理想人格,力争成为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一种表率,成为世人堪为效仿的楷模。《诗经》云:“君子所履,小人所视。”《中庸》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意谓,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与示范效应。他的一言一行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一种风尚,一种榜样,民众不知不觉在模仿学习。孔子形象地把君子的作风比做风,百姓的作为比做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强调应把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置于领导地位,他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为他的地位高,影响大,如果品行邪恶,道德堕落,就极容易把恶劣的影响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要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效仿的道德高尚的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持之以恒、不断超越自我的修炼过程。孔子曾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孔子确立的修身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道德标准,修身主要取决于个人,而不是其他人。屈原《九章·抽思》曰:“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美善不是外面得来的,而是自我内在的努力,好的名气也不是虚张声势得来的,而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屈原曾自问自答:“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屈原以芳草喻贤人君子,以萧艾比蜕变堕落了的人,意谓若不自觉修养,“君子”也会变“小人”。立志修身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贵在“不息”地坚守,要有坚强的意志,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尚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小心警惕:“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旦确立了目标,要马上行动起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要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总之,只有不断地抑恶彰善,濯污扬清,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影响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习俗与道德氛围。
二、知识分子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重
近一百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一直反字当头,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一直是反传统,反传统成为一种传统。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为它辩护,但那些反传统的声音似乎更大,言论动作更激烈,而维护传统的声音要小一些,意见也温和许多,似乎理不直气不壮,说20世纪反传统占上风一点不为过。
固然,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无法回避的缺陷和不足,但那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丢弃了这个,还称得上中华文化吗,还称得上中华民族吗?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但是却没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像我们那样予以毫不留情的鞭笞和挞伐,呈现出几份残酷与自虐。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其实,历史已反复证明了:一种文明新的跃升,往往孕育于其母体的再度振兴。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东方大国,要找准自己的国际和历史定位,很难离开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再度发掘与发扬。离开自己的传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成为一个患文化精神分裂症的国家,那是最可悲哀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知识分子作为具有文化先知先觉的一个群体,要对我们所拥有的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葆有礼敬和自豪,自信和自重,注意从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寻找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坚固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支撑。
三、知识分子肩负着传承、播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其价值需要在接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且接受对象愈众,其价值愈大,其生命力愈强,否则就会自生自灭,销声匿迹。这就决定了它不是单方面的活动,需要有参与,有施予的对象。所以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建立在群体和社会之上的。独善其身不是其目标,它必须带动他人共同走向完美。“如若不这样做,他自身必将发育不良,疲软无力。”(阿诺德语)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辐射作用,容易形成一个“场”,身处其中的人或其周围的人相互学习模仿,互相带动,形成健康和谐人文环境。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分子要发挥自己能说能写的特长,既勇于著书立说,又不失时机地反复宣讲。文化原本就是以文化人,化的是人心、影响的是人的灵魂,需要时间、耐心、功夫,需要一点一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工作。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四、知识分子应该是传统文化的扬弃者
追求真理、维护公正是知识分子的天然品格。对假恶丑批判就是知识分子要经常显露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其中有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需要进行认真的清理, 如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等。知识分子要对传统文化的糟粕性内涵和负面价值有清醒的认知和自觉的意识,予以认真的甄别和过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当然,对待传统不能性急,不能指望其一朝一夕就变得无比先进,超越其他文化,要有耐心让它慢慢转化。
五、知识分子应该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创造是文化的本质内涵,创新是文化的动力源泉。知识分子作为“掌握并运用人类已有的精神文化成果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应当是“文化事务专家”,关心并从事文化的创造、阐发和传播。创造不是容易的事情,既要立足实际又要跳出来;既要具有想象力还要下大力气。要有耐住寂寞之心,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沤心沥血,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出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佳作精品。
要加强与世界各种文明对话交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是重要条件。有人害怕全球化,害怕本民族的东西被边缘化,甚至化没了。其实真正好的东西不怕“化”,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的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流传下去,那些腐朽的落后的没有时代价值的东西,早晚会进入历史的垃圾堆。文化就像我们的胃,如果健康的话,就能做到各种食物来者不拒,消化得了,而且能转化为自己身体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所以在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方面,我们的胸怀不妨再开阔一些,魄力再大一些,只要是对我们的国家民族发展有益的,都可以学习借鉴。学习了,经过在实践中的运用,就会变成我们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
创新也应该有开阔的视野,世界的眼光。我们都知道“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命题,但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也要关注人类发展共有的话题,让更多的人接受欣赏理解,世界化程度越高,这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容越多,影响力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世界的才越是民族的,只有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化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要树立人人都是文化创造者的意识,我们现在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在创造文化,都应该经受住时间、历史、实践和子孙后代的检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释放出正能量,传递美好和善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底的中华文化定会拥有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