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知识分子筑梦中国

2014-10-21 06:28: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在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辉煌过,他们曾经苦难过。回望历史风云,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革新、文化嬗变,而民族兴亡也决定了知识群体的命运与人生轨迹。对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几千年经久不衰,作为终极目标的“治国、平天下”,其实就是改造社会,实现他们心中太平盛世的梦想。

知识分子筑梦中国

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  高娜
  在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辉煌过,他们曾经苦难过。回望历史风云,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革新、文化嬗变,而民族兴亡也决定了知识群体的命运与人生轨迹。对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几千年经久不衰,作为终极目标的“治国、平天下”,其实就是改造社会,实现他们心中太平盛世的梦想。近代知识分子在国家救亡、民族振兴的紧要关头,都曾点燃启蒙的火把,照亮了历史幽暗的隧道,康梁的戊戌变法、曾左李的洋务运动、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都在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奔走。当然,我们更忘不掉那断灰暗的历史,知识分子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打为“臭老九”,虽然我没能经历那段历史,但从父辈的言语中便能感受到知识分子所受的摧残。
  如今,“知识分子”这个词已不再是某一类人的标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小使“知识分子”的界限变得模糊,无论是教书育人的小学教师,还是处在学科前沿的学术泰斗,都可谓“知识分子”。他们无一例外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可,我有幸也成为这个群体中的小小一员。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既要妙手著文章,更要铁肩担道义。于是我时常拷问自己,知识分子应以怎样的历史担当才不愧于身上的光环与荣誉?知识分子应以怎样的历史使命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答案也无穷无尽,只谈两点粗浅的思考。第一、坚守精神家园。职业和事业两个词只一字之差,内涵却有云壤之别。把工作当做职业,只不过是挣工资、拿奖金、混饭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工作当做事业则全然不同,不工作天空便失去了色彩,生命便失去了光泽。一直很喜欢林徽因,并非她的倾城美貌和旷世才情,而是她对学术的执着与坚守,怀揣拯救中国古建筑之心,一个瘦弱的女子奔波于野外考察的道路上,考察途中吃的苦、受的罪,可想而知。建国后,为了保护北京城墙古建筑,林徽因夫妇更是不顾一切加以阻止,他们想的全是如何保住中华建筑的绮丽瑰宝,民国文人正是以这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学识和风骨傲然于历史的记忆中。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我们似乎最缺的就是这个,对物质利益的看重而忽视了精神家园的坚守。当今社会上,经常看到很多专家教授、文化学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的不是如何把学问做精做细,而是如何走马观花的赶场子、赚钞票,授课内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那样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我们看到的还是知识分子身上的担当与责任,尤其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国学研究所于江山教授曾多次来我校免费为教育工作者授课,于教授一上午的授课滴水未沾,问其原因,答曰:一是怕工作人员添水麻烦,二是怕喝多了水上厕所耽误大家时间,从这小事我便对于教授更多了几分敬意,老一辈知识分子尚能如此,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党校教师的我亦能如何?
  第二,开阔的世界眼光。一个人的眼光有多大,思维张力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眼光有多广,思维驰骋空间就有多广。魏源成为近代中国“放眼世界的第一人”,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先后站在世界的前沿,去到最能触碰先进思想的地方,寻求救亡的真理。1000年前的中国曾是一个富庶的国家,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清政府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成为“井底之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992年又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2001年,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的融合。如今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知识分子更不能满足于自身现状,要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高端视野。但也会出现不愿看到的现象,有的知识分子“学成”却没有“归来”,有的知识分子将出国镀金变成提升自身价值的砝码,有的知识分子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奢靡”。知识分子要开阔国际视野,并非一定要出国,只要常怀一颗报效祖国的感恩之心,在哪里都能寻得通向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