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青年知识分子要当定海神针 致力于构建理性精神

2014-09-28 12:51:00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马云云
分享到:

27日下午2:3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做客齐鲁大讲坛,讲解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扮演的角色。雷颐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做的,是在事实、学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让不同观点共同探讨、商榷,“通过讨论使社会建立理性精神”。

  本报济南9月27日讯(记者 马云云 实习生 杜凯华) 在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有怎样的建设性力量,又如何在自身专业之外把目光投向公共事务?27日下午2:3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做客齐鲁大讲坛,讲解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扮演的角色。

  雷颐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各种职业不断出现,同时,许多东西尚未确定,知识分子施展作用的余地更大。知识分子的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未来制度的走向。

  关于知识分子与当代社会的关系,雷颐用简单的一段话表述为:“从书斋里看社会,从社会再看书斋。”就是一方面要在自己的书斋里读书,同时要走出书斋,了解社会,用社会的知识丰富书本知识。“既不是完全的社会活动家,也不是纯书斋里的书呆子,这两者是互动的。”

  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相比,现在一些大学被批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有关大学教授的负面新闻被四处散播。那么,知识分子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时代的舞台上?

  雷颐分析,真正的知识分子作为各行业精英,与愤青不同,对于某些社会现象、政策,不论赞扬还是批评,都不应该是盲目的、情绪化的。雷颐说,所有的社会关怀都要在理性的范围内,赞扬应表明为什么赞扬,而不是喊口号,批评也要分析为什么反对,而绝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

  雷颐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做的,是在事实、学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让不同观点共同探讨、商榷,“通过讨论使社会建立理性精神”。

  雷颐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批评性和建设性就不是互相矛盾的对立体。  

  27日的讲座现场来了不少青年学生,雷颐特地对台下的年轻人讲,相对来说,年轻人更容易情绪化,而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更容易影响其他年轻人,因而更应该理性,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齐鲁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齐鲁大讲坛已成功举办87期。本场大讲坛由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建主持。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