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有“标准”可依

2014-09-19 09:13: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红军
分享到:

8月29日,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我省确定了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和威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将推动试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4年-2020年)》。

  记者 王红军 来源:大众日报

    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短缺还是闲置?在接受采访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我们许多文化惠民工程分散在文、广新、工、青、妇、体等各个部门。“有的地方出现‘漏项’,有的地方‘重复’建设,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8月29日,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我省确定了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和威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将推动试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4年-2020年)》。

  这对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有何意义?业内人士指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仅仅指结果的均等,更是强调机会和过程的均等。而标准化是达成均等化目标的手段,包括政府保障的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

  文化服务内容——人均藏书从1.01册到1.3册

  根据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数据,我国人均藏书量仅为0.45册,东部9省市为1.01册。因此,在我省制定的标准中,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在菏泽、滨州、德州、聊城、临沂、枣庄等西部6市不少于1.2册(件),其他地区不少于1.3册(件)。

  在城市和乡镇车站、集贸市场、商场、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我国将建设10万个阅报栏和电子阅报屏。而我省的公共场所阅报栏,将至少提供党报类、三农类、科普类、文化生活类、健康文摘类等五类报纸供群众免费阅读,每天更新不少于3份报纸。

  去年,东部9省(市)每个文化馆平均每年组织82.15次群众文体活动,每个文化站平均每年开展37.89次活动。在我省标准中,这些活动数量都将大大提高。西部6市每个文化馆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00次,其他地区不少于110次;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西部6市不少于50次,其他地区不少于55次;每个村(社区)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除了常规服务,我省数字文化服务方面也有标准。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建有面向群众的服务网站,设施内免费提供无线Wi-Fi。文化共享工程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服务点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网络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实现综合入户率达到50%。

  此外,我省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也有要求,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备盲文书籍,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各级文化馆每年组织开展针对残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

  公共文化设施——广电网延伸到20户以上自然村

  据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介绍,我省将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将文化服务功能与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科学普及、卫生计生、民政服务、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村级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按照标准要求,全省各村(社区)将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与文体广场结合,每1000户配备不低于1500平方米的公共运动场,因地制宜配置一个运动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要延伸到所有20户以上的自然村。此外,乡镇(街道)要设置综合文化站。其中,服务人口5万—10万的乡镇设置大型站,建筑面积800—1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600—1200平方米。

  县级以上城市,要在辖区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市区常住人口超过150万的县以上城市,要设置建筑面积2万—6万平方米的大型图书馆,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设置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馆,地市以上(含市级)和有条件的县设立博物馆。

  体育场馆方面,设区的市要建设一个3万座—5万座的综合体育场、一个4000座—5000座的综合体育馆、一个2000座的游泳馆、一个大型(不低于2.5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大型体育公园。县(市、区)建设一个2万座综合体育场、一个3000座以下的综合体育馆、一个1000座以下的游泳馆、一个中型(2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大型体育公园或全民健身广场。市县体育场馆能够承办省、市、县级综合运动会和国际、国内单项体育赛事。

  更重要的是,除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外,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也要免费开放,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中小学校课外活动基地等设施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经费人员保障——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有了公共文化设施,如何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在经费和人员方面,我省均将有保障标准。

  经费保障上,我省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县域人均文化事业费不低于本区域上一年度平均水平,并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成绩优秀的市予以奖励。

  据了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由当地政府承担。其中,市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指导站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5000元,农村社区不低于3000元。

  人员保障上,我省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职能职责、国家有关要求和当地人事、编办等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量配齐工作人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编制人员1—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并配备1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2013年,我省平均每个文化馆拥有馆办文艺团队1.8个。最新标准中,我省县级以上文化馆馆办群众业余团队不少于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所属群众业余团队不少于1个。同时,城市社区配备2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10个以上社团组织开展健身项目推广活动;农村社区配备1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3个以上社团组织开展健身项目推广活动。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