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公共交通供给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省城交通发展。如何防堵治堵、解决好出行问题,是对治理者能力和智慧的考验。9月16日,“城市发展与智慧交通”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专家们为济南交通发展的方向建言献策,认为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在治堵思路上,城市要懂得打好“远光灯”的管理辩证法。
济南已是拥堵高风险城市
近年来,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市区交通需求的增长远高于交通基础建设的增长。据统计,2007年以来,济南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5.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汽车保有量更是以每年17%以上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150万辆,其中汽车130万辆。按照相关测算标准,每千人拥有汽车180辆以上为拥堵高风险级别,以现有居住人口681万来计算,济南每千人拥有汽车已达到190辆,为拥堵高风险城市。
在研讨会上,来自济南市公安交警部门的负责人剖析了济南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
一是道路建设步伐较慢。济南市区规划和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市区土地资源和道路资源有限,2008年至2010年,通车里程增长了600公里,而2010年至2013年,通车里程数没有大的增加,通车里程增长率远低于机动车增长率。
二是停车泊位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济南市区汽车保有量为81.6万辆,按照国际通行惯例1:1.2的车辆泊位比测算,至少需要97.92万个停车泊位。然而目前,济南市区共有停车泊位38.83万个,缺口巨大,无法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
三是路网布局不合理。根据住建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规范比例为1:1.5:3.5,呈“金字塔”结构,但目前济南的这一比例为1:0.57:1.52,呈“哑铃型”结构,导致大部分交通流聚集在主干道上,区域间交通分流不畅。
公交提速是关键
2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公交都市建设正式启动。2012年,济南等15个城市成为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自2013年起,济南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合理界定公共交通价格补贴补偿范围,财政每年对公交给予不少于1.5亿元的政策补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乘客满意率达到了78.8%。
即便这样,2013年济南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显示,全方式公交出行比率为18%,比2011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公交与小汽车的竞争力仍存在较大差距。
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刘彤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乘车时间是最敏感的因素,可见公交提速在提升公交分担率中至关重要。在步行时间方面,建议合理增加站台、开辟线路,提高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同时,采取区域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措施,控制小汽车的使用量。
治堵要有前瞻性措施
目前,“智慧交通”已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大范围推广,通过变“被动控制”为“主动诱导”,较大提升了交通系统的运行率。济南也已将“智慧交通”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目前,济南公交在全国率先大范围使用3G视频监控系统,初步实现运行管理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市公交线路已完成GPS安装,市民可利用手机软件实时获取公交运行情况。
但许多专家认为,发展“智慧交通”只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方法,并非治本之策。有专家表示,在治堵思路上,城市也要懂得打好“远光灯”的管理辩证法,“视野更远,才能看得更远。从根本上说,治堵防堵,就要科学调控和规划,使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山东交通学院蔡志理教授认为,要实现交通与规划的和谐,更好地将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还要实现交通与建设的和谐,一些工程项目开工前,要对其将会带来哪些交通影响进行预判、评估。
纽约大学焦国安教授也认为,“现在,一些城市的交通治理措施都是在补以前的欠账,缺少前瞻性的预防措施。我们需要知道今天的经济社会变化会对未来产生哪些影响,才能避免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