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四年一度的球迷节日来了,准备好了吗?一起狂欢一起high吧!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平衡成长的关键,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保障 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特别重视发展信息、物流、教育、研发、文化、旅游、养老、医疗、金融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行业和领域
2013年11月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电视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全省上下一定要认清经济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明确服务业发展思路和重点,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全省服务业大踏步前进。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平衡成长的关键,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保障
二、认真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省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思想观念有偏差、“四化”发展不协调、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政府引导作用不够强
三、合理确定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特别重视发展信息、物流、教育、研发、文化、旅游、养老、医疗、金融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行业和领域
四、切实解决妨碍服务业发展的具体问题
集聚优势资源,加大对服务业投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工作合力
讲话节选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尺。当前,我省人均GDP超过5万元,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平衡成长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受到种种限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7年全世界平均,农业占全部GDP的3%;工业占28%,其中制造业18%,建筑业和采矿业10%;服务业占69%。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服务业占53%,低收入国家平均46%。我国的统计低于这两个数字,我省的数字又低于全国的水平。这意味着经济资源的配置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合理,使用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低效率。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我省工业、农业基础都比较强,总量居全国前列,但是产业层次不够高。要提升一、二产业,必须按照“微笑曲线”拉伸其产业链条,曲线两端正好都是服务业,而且很大比例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水平决定着农业、工业的水平,服务业的进步带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再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精细化,要大幅节能减排。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本密集、经济效益好,是现代经济中层次比较高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后工业社会中,服务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们不断遭遇到库存过多、产品滞销和市场疲软,但是这主要涉及到工业和农业领域,很少表现在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在历史上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更亲近一些,比工业古老得多,从满足未来消费需求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角度看,服务业更有生命力。服务业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的特点,因为服务不能储存,没有存货。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绝大部分产业链在当地,由此形成的就业、财税贡献也主要在当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强。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进一步深化社会分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还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扩大公共服务采购规模,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放大改革红利效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使农业转移人口找到非农工作;二是要使他们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三是获得相同的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公共住房保障;四是能够生活在生态可持续的文明社区。这些都意味着服务业要大有作为。据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每年消费需求会增加1万多元,同时可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住房投资需求10万元。按照“十二五”确定的目标,我省每年可吸纳1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考虑到他们还有家属,可以带动几百亿元的消费需求和上千亿元的投资需求。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保障。服务业具有用人多的特点。近两年来,经济增速持续降低,但是就业的增长情况一直还比较好,主要是得益于服务业发展加快了步伐。当前,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许多领域还供不应求。人们对实物产品的消费总是有限的,但是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则可以是无限的。比如乡村旅游,我省有5000万城市人口,如果人均每年乡村旅游消费1000元,总规模就是500亿元。再如济南“阳光大姐”,依托家政服务市场,累计安置就业达80余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认真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主题主线,加大推进力度,全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我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我省服务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仍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一是增加值占比偏低。2012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全国4.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6.2个、5.1个和3.5个百分点。二是结构层次不优。2012年,我省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近50%,而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均低于40%。三是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据2012年9月发布的中国服务业500强数据,我省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仅为9家,分别比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少4家、7家和19家。我省服务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低、竞争能力弱,缺乏像阿里巴巴、腾迅等创新型领军企业。四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2012年,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36.8%,远低于工业的59.1%;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的41.7%,分别比江苏省、浙江省低3.5个和11.7个百分点。
我省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着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思想观念有偏差。作为历史文化大省,“重农轻商”、“重工轻商”和“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一些地方没有把服务当作劳动成果来看待,没有看到其参与流通分配、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有的人认为科技、教育、医疗就是花钱的,没有看到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带动作用;还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服务业不是生产性的,甚至觉得服务业比重高了是经济实力不强的表现。这些观点和理念都是封闭的落后的。实际上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生产力是否发达,服务业是最好的衡量尺度。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兴盛。当然在古代社会,服务业产值在全部经济中的比重能超过20%就非常不易,更不要说是30%、40%了。没有现代化的工农业技术作支撑,服务业比重不可能上到很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本要求很高。很少有人注意到,1956年美国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一年全部就业人口中白领首次超过了蓝领。这是美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跨入新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二)“四化”发展不协调。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比,我省城镇化和信息化更加滞后。2012年,我省城镇人口比重为52.4%,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0.7个、10.9个和1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低,在全国、全省影响较大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少,难以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2012年,我省济南和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3.1%和17.9%,而广州、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占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6%和27.3%。2012年发布的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显示,我省与福建、辽宁、陕西、重庆和湖北同属信息化发展二类地区,仅达到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一类地区发展水平的80%左右。
(三)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比较而言,国有工业、商业、物资、外贸、金融企业的改革起步很早,可以说,总体上已经经历了浴火重生。官僚气息浓厚的部门还有许多公办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等,还没有真正做到管办分离,在审批过多过滥的同时,行业监管却严重缺位,因为相关部门还都是“主管部门”,是公立机构的总代表,这样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科研院所等等民间机构势必会处处遇到困难,“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及种种“隐性门槛”层出不穷。
(四)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我省农业、工业、建筑业对外开放起步早,国际化达到一定水平,但是大部分服务业较为封闭,管理落后,竞争力弱。2012年,我省服务业外商投资占全省外商投资的比重为36.2%,比第二产业低24.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金融、信息、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行业仍实行过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外资和民间资本很难进入。服务行业的封闭,必然导致竞争很不充分,不仅容易造成服务质量差、水平低,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
(五)政府引导作用不够强。各级政府部门对服务业的研究、规划、指导薄弱,财政资源还有相当大比例没有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用于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缺少思路和办法,在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总比先进省份慢半拍。
三、合理确定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全省上下一定要认清经济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明确服务业发展思路和重点,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全省服务业大踏步前进。
要看到,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既具有“补课”的性质,使经济增长回归平衡和常态,又具有“领先”的特点,这就是使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引擎,利用好后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超常规发展。因此,必须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坚持分类指导,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多层次市场,促进服务消费,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总量显著扩大,就业容量明显增加,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总体发展规模、质量和层次与经济文化强省的要求相适应;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服务业包括三大板块,一是生活性服务业,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公共服务业,这三个板块都很重要。每个板块都有许多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很难说哪个比哪个更重要。因此,说突出重点,实际是比较困难的,各地区、各时期可能还好讲一点。从总体上看,我省所有服务业领域都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都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从相互关联和带动作用考虑,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特别重视发展信息、物流、教育、研发、文化、旅游、养老、医疗、金融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具体分析说明如下:
——关于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代表着当代科技进步的方向,因此,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建议将信息产业定义为第四产业。不论如何衡量,经济信息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制定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动“三网融合”发展,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
——关于物流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造业相比,物流业是“短腿”,跟不上需要,落后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我省需要以济南、青岛、临沂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一批区域节点城市为重点,发展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特色物流业。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培育壮大龙头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关于教育培训业。教育培训服务,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大,将来只会更大。终生学习、自我学习、网络学习的普及,要求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省要增加对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市场化教育培训业,推进各类培训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向专业化、精细化、连锁化和品牌化发展。
——关于研发设计业。山东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比例不足1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对经济的意义相当于科技。我省应利用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新机制,大力推动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深入实施创意山东计划,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博览交易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于旅游业。山东具备全国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条件建成最强的旅游业。要加快整合各类资源,把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全面发展起来。创新营销模式,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与农业、工业、商贸、文化、海洋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把乡村旅游培育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于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和完善养老模式,尽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新型社会化养老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产业。
——关于医疗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卫生保健、健身休闲等行业。探索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关于金融业。以深化改革、产融结合、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优化环境为重点,稳步扩大金融业整体规模,壮大地方金融企业实力。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规范发展各种民间信贷机构,健全银行类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保险市场服务结构,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鼓励投资基金和投资咨询,促进财富管理业健康发展。
——关于商务服务业。着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环保评估、代理经纪等中介服务业。建立规范的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一批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各地要立足当地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确定各自的发展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
四、切实解决妨碍服务业发展的具体问题
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因为存在着种种限制性因素,必须认真研究,逐一加以解决。
(一)集聚优势资源,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需要理顺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客户和服务对象的导向作用,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财政资金、土地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加强规划引领。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规划布局服务业重点产业、各类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投向服务业。要加大财政投入。除了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外,各类政府产业扶持和结构调整资金主要投向服务业,一般不再投入竞争性工业领域。各级政府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内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保障和优化土地供应。各地要调整城镇用地结构,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提高服务业建设用地比例。鼓励各市探索扶持性的供地政策,支持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和惠及民生的旅游、养老等服务业项目建设。要调整价格政策。严格执行服务业用电、用气、用水、用热与工业同价政策。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110千伏安以下的商场、超市、餐饮、宾馆、冷库等无法避峰用电的企业,不再纳入执行峰谷分时电价范围,并分步实施到位。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加快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满足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信贷需求。要强化人才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我省创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实施多种方式的本地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难以发挥在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必须在打破行业垄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加大工作措施。要打破行业垄断。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各类社会资本平等进入各服务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在设立登记、行政许可等各方面,执行与公办机构相同的政策。要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国家和我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和财税、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方面,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和积累经验。要加快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坚持分类施策,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完善过渡政策,加快转企改制步伐;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政事分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引进竞争机制,激发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活力。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支持运输、旅游、对外劳务及工程承包等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和研发设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鼓励外资在我省以合资、合作方式举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外资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有序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支持利用外资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服务业需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适应人们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支持服务业企业自主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发展服务业需要依靠“千军万马”,要把中小微企业和工人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辅导,帮助个人创办小微服务业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多渠道开拓市场;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家庭服务业、社区和物业管理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支持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服务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鼓励服务业相关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要支持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自2007年我省开展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到2012年底,全省累计剥离新增服务业企业7899家,新增营业收入1182.3亿元,增加地税收入68.1亿元。不仅助推了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展了服务业,而且增加了地方税收和就业,一举多得。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将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售后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组建成为专业化的法人实体,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要支持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完善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认定和动态管理办法,制定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办法。
(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推动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政府除了加大投入外,必须在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下大功夫。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后,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不得新设工商登记前置性审批项目;已经设定的,按照程序将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置性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其他一律取消。要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简化登记、许可、立项、规划等审批验收环节和程序,取消不必要的中间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能当场办结的审批事项,要当场办结;法律、法规有审批时限规定的,一律做到限时办结。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凡是下级作实质性审查、上级只作程序性批准的事项,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下放到下级办理。要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加强对市场主体和经营活动的监管。对取消的资质资格许可项目,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提高相关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能力,并依法加强监督。对通过备案制度或自由进入市场的服务业企业和个人,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实现山东经济“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要完善服务业工作机制。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健全与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主动牵头研究和协调解决服务业重大政策、规划、项目等发展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加大服务业绩效考核力度。提高服务业在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完善服务业发展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制度。修订完善对各市、县(市、区)、省有关部门和服务业载体单位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奖励机制,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激励示范作用。要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健全完善全面反映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全行业统计。加强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工作,完善对服务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统计,建立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促进统计信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强化典型示范带动。近几年,各地、各行业都涌现出了一批发展服务业的先进典型。新闻宣传部门要扩大对服务业的宣传报道,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典型单位的经验和做法。
(节选自郭树清2013年11月4日在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