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嬗与重整——读吴传麟的画

2015-02-15 14:39: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对于生活体验的注重是吴传麟的艺术准则。他认为:创作方法需从师,而艺术风格来自于生活。他山水画中的山,多是雄浑博大的北方的山,而那苍翠浩淼的水和灵秀纤纤的房屋却不乏南方的情致。这一切源于他的经历,出生、生长、生活于旷远朴拙的北方。

  艺术有史以来,没有哪个时期在艺术创作上能有今天如此宽泛的自由度,艺术家们在创作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但当从艺者完全背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规律,自由放任至天马行空时,其作品似乎愈发失去了艺术性。学术界认为,创作的自由与作品的艺术性会形成反比。作了20年编辑工作的吴传麟深明其理,他的水墨画,在具有“前卫意识”的人眼里仍然会被认为带些“保守”色彩而不投时好,但他却深知什么是应当遵循的,什么是确要摈弃的。读吴传麟的画,能欣赏到传统笔墨的意蕴,能感觉到他笔力强健的书法功底。

  生长于中医世家的吴传麟从小临帖习画,直到1961年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跨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系。在动荡年代,单一乏味的工作使他得间继续大量临学欧、柳、颜、赵,他认为笔墨是中国写意画的根基,书法是中国艺术根源性的技艺基础,研习书法是寻求笔墨个性的路径,是反复磨练语言工具、寻找自己的语言符号的过程,是从文字结构中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是通过对书法形式美的分析、认识积淀审美意识的过程。此外,他也没有忽视对艺人先师的学习研究:李成的锋利笔势、范宽的不取繁饰落笔雄健凝练、马远的设色清润,皆可见诸于吴传麟的墨迹笔端。在大学,他学工艺美术,设计思想使他的审美观异于纯绘画的审美定式,从而营造出符合其个性的语言符号。对于色彩的运用,吴传麟偏重于以花青为主色调,制造出一份幽深、一分霄壤、一份碧仓、一份清凉。

  对于生活体验的注重是吴传麟的艺术准则。他认为:创作方法需从师,而艺术风格来自于生活。他山水画中的山,多是雄浑博大的北方的山,而那苍翠浩淼的水和灵秀纤纤的房屋却不乏南方的情致。这一切源于他的经历,出生、生长、生活于旷远朴拙的北方,是无法割断的北方情愫;因工作的需要,客居海南岛而充满的记忆,是难以割舍的南方情结。所以,他的画作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无地域限制、无自然限制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他为大众而画,认为只有运用大众能“听”得懂的艺术语言,才能拥有更多的观众,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才能更强。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吴传麟本着学古而不泥古的原则。学习并非固守,艺术思想与时代必须同步,在承继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吸纳,也是焕发艺术青春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也许是常年做编辑的缘故吧,他涉猎的艺术门类广泛:中国美术史、中国民间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评论、散文、服装设计对他来说都不陌生。80年代初,刚刚开始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励了一批书法艺术家欲改革书法艺术观念,振兴古老的书法艺术。吴传麟与古干、马承祥等北京出版界的书法家认为:对传统的继承是建立在发扬传统而不梏于传统的基础上的,20世纪的书法应该有20世纪的意识。在书法创作作品中,他们加入了意境,加入了用绘画难以表达的诗情意趣,并称其为“现代书法”。1985年10月15日,“现代书法”展首展于中国美术馆时,人们为之震动了,从而引起了书坛论争,为沉寂了多少年的书法界撩起了波澜。

  在传统文化愈来愈被人们漠视和淡化的当下,有像吴传麟这样的一批艺术家,在继承先人艺术规则的同时,寻找着与时代同步的艺术形式,也许能维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长河不至断流。

  【吴传麟: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1983年至1993年,在国内举办了六次个人书画展/其山水画于1990年、1991年连续两次荣获国际金奖/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其名字被镌刻在日本成田山新胜寺纪念碑上/出版有《吴传麟山水画选》、《泉韵——吴传麟中国画作品》、《现代书法》、《百花图集》等书籍/艺术成就于1997年被纳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6)山水(下) 》。】

  岱 玫

  2000年7月16日发表于《济南时报》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