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军民 不懈抗战

2015-07-16 11:1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抗战爆发后,活动在冀鲁边区、清河区的中共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放手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中共清河区党委、冀鲁边区党委分别于1940年10月和1941年2月成立,普遍恢复、整顿、建立地、县、区、村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到渤海区建立后,全区基层党支部发展到4041个、党员77282人。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冀鲁边区、清河区积极举办党员训练班,进行普遍的组织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和党的一元化领导,部署开展了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渤海区把整风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对敌斗争、群众运动等各项建设中,特别是请非党人士参加整风,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冀鲁边区、清河区和渤海区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社会各阶层进步力量,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打了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在冀鲁边区,共产党利用乡农学校这一合法组织形式,因势利导,建立阵地,并于1937年11月打响了共产领导的山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边区后,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改造整编地方实力派武装,团结国民党高树勋部联合抗战,创建边区回民抗日救国会和回民支队,使边区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清河区,以爱国志士马耀南为代表的广大民众,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积极筹划抗日武装起义,团结当地爱国抗战知名人士联合抗日。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产生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普遍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同时,团结争取各方面抗日力量,建立各种群众抗日团体,进一步壮大了抗日队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

  根据地军民一面坚持军事斗争,一面大力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粉碎敌人的长期经济封锁。两区普遍建立统一、有计划的供给制度,取消苛捐杂税和摊派制度;开展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的群众运动,树立起以贫雇农为主体的基本群众优势。在此基础上,掀起了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农副业实现较大增长,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清河根据地还建起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造纸厂、印钞厂,以及大众书店、后方医院、工农子弟学校等,不仅保证了军需民用,而且支援了其他根据地。同时,积极开展反伪宣传、反文化摧残、反奴化教育斗争,相继创办了《群众报》《烽火报》《冀鲁日报》《渤海日报》等报刊,组建了“耀南剧团”、“青年剧社”、“醒农剧团”、“拥军剧社”等文艺团体和一批农村俱乐部,活跃根据地的文化生活。组织民众创办学校,广泛采取冬学、民校、识字班、识字牌等形式,动员男女青壮年参加夜校、午校学习,一面接受抗战教育,一面进行扫盲。司法工作也建立起来, 1943年1月,清河区颁布了《人权保障条例执行规则》成为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权保障的实施细则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广大军民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