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依托,中共胶东区委十分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把胶东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经济富足、文化普及的“模范区”。
政权意识强、建立早、体系完备。胶东很早就意识到政权建设的重要性。1938年3月至5月,胶东地区先后建立了掖县、蓬莱、黄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早的三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在全国各根据地也是较早的。在各县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的基础上,北海、东海、西海、南海各海区临时参议会和行政专员公署(行政联合办事处)相继成立。1941年2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1942年6月,胶东区临时参议会成立。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栖霞正式成立。在胶东行政主任公署的领导下,4个海区专署都充实和完善了办事机构;在已被解放的地区都建立健全了县、区、乡、村政权机构。
胶东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充分保证了群众的民主权利。胶东抗日根据地逐步制定和实行了一套完整的选举法规。规定各级民意机关的代表由全体公民在平等、直接的原则下无记名投票选出;公民参选不受任何限制;候选人提出后,由选举委员会张榜公布,让全体选民讨论批评,决定取舍。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选举办法,如对不识字的选民采取“烙票法”、“豆选法”,对一些识字的选民则采取“画杠法”、“画圈法”。一些选民住在偏远山区,路途遥远,行动不便,选举工作人员就背着票箱挨家挨户走访选民,切实保障每一个人的民主权利。
工农业发达,支撑力强,贡献大。1945年1月,《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财政组总结报告》这样评价胶东:抗战以来全省粮食收入,胶东占39.14%,而财政支出仅占全省的23.96%。黎玉在全省第二次行政会议上讲到工业建设两年来的成绩时,几乎用全部的篇幅点评胶东。到1945年,胶东合作社发展到2616个,社员96万人,股金4400万元,分别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53.1%、66.7%、63.7%;公营工厂60个,占全省69%,资金2190万元,占全省的50.8%。
经济的发展,不仅为胶东抗战提供了巨大支撑,还为山东抗战提供了巨大支撑力量。1943年,胶东半年内上解财政资金1739万元,占胶东半年收入的52.6%,且仅有胶东上解。根据当时山东根据地经济工作负责人薛暮桥的讲话,1944年胶东将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上解。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1944年4月《关于生产节约的指示》,要求各区1944年上半年上解财政收入,胶东2000万元,渤海500万元,滨海750万元,鲁中200万元,鲁南100万元,胶东经济实力之强、贡献之大,可见一斑。
文化繁荣,教育普及,影响力大。抗战时期,胶东各种报纸刊物大量涌现,百花齐放。仅据新华书店1945年1月到6月的统计,胶东共出版学习读物18种,75900份;文艺丛书5种,31000份;军事教材5种,35600份;生产丛书12种,50000份;定期刊物4种,49000份;对日伪投的评论4种,20200份。《大众报》、《前线报》、《群力报》在1945年1月到6月,共出238570份。《大众报》每期30000份,《胶东大众》曾每月印行12000份。新文字读物印行字母表3000份,方案5000份,新文字课本曾印行100000份。其中,创立于1938年8月的胶东特委机关报《大众报》是抗战时期山东省内创立最早的主要党报,坚持出版了12年之久。
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文艺也十分活跃。1938年9月创立于掖县的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简称胶东文协),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界团体。胶东文协先后建立了各级文协领导下的教师抗日救国会、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创办了大众剧团、鲁迅剧团、京剧团、文艺实验剧团、胜利剧团等群众性文化团体,还编辑出版了《文化防线》、《胶东大众》、《胶东青年》、《大众戏剧》、《大众画刊》。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工农兵群众,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大批反映战争现实、讴歌根据地建设、揭露敌人罪行的作品。抗战时期胶东创作的京剧《闯王进京》、歌剧《农公泊》在当时与《白毛女》齐名。抗战时期,胶东地区的专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俱乐部等,能起作用的达12500余个,几乎村村都有业余剧团和土戏台子。
为普及国防教育,提高群众文化水平,胶东在已解放地区和根据地村村都设有小学,区里设立中心小学,县以上设立中学和师范学校。根据地“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中学学生免交学费,并供给膳宿。这一系列惠民措施,推动了根据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1941年,胶东根据地有小学6360处,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79.7%,在校生35.7万人,占87%;中学13处,占山东抗日根据地81.3%,在校生2485人,占84%。小学生占人口比例为8.1%,山东抗日根据地其他各区除清河区占3%以外,其余占比均不到1.5%。为普及群众教育,胶东抗日根据地组织群众上夜校、冬学,参加成人识字班、妇女识字班和读报组,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到1942年,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冬学遍布各海区。据当年统计,仅冬学就有4484处,共有学员317253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