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部队,是抗日正规军由大兵团活动变为小部队活动,由敌进我退到敌进我进战术思想转变的创新之举,目的是开展分散的、普遍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坚持敌后抗战。但是,一个时期内,冀鲁豫边区抗日正规军虽然在统一的战略方针原则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的游击战争任务,创造了一些经验,但主要仍是集中作战,缺乏小部队单独分散活动的一套办法。
抗战进入困难时期后,分散游击战争任务更加复杂艰苦。1941年7月,冀鲁豫边区军政党委员会提出组织30人至50人的便衣队到敌占区和接敌区活动。11月,12个游击支队被派向边沿区。1942年2月后,增加为20个。6月,军区担任游击支队的连队被固定下来。这种游击支队不仅执行战斗队的任务,而且执行开展政治攻势,协助党和政府发动群众的工作队的任务。
1942年12月,冀鲁豫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将建设小部队提高到战略方针的高度,并对小部队的性质和任务、政治工作和军事活动及其与各种斗争形式结合等问题作出了决定。明确小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以武装斗争掩护反资敌、政权改造、组织发动群众等斗争。这是敌后游击战的一个重要创造和重大发展。运西地委、军分区抽出两个主力连组建成昆张支队,从1942年11月起深入已成为敌占区的昆(山)张(秋)地区,采取内线与外线、军事与政治、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式,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广泛宣传群众、揭露敌人,争取和瓦解伪军、伪政权组织,保卫群众利益,发展秘密武装,将敌占区逐步恢复为游击区、游击根据地、巩固的根据地。1943年春,冀鲁豫区党委、军区在全区推广昆张支队经验,全区共组建142支小部队深入敌后,以攻为防,变敌之后方为前线,变我之被动为主动,取得很大胜利,对扭转抗战困难局面,改变敌强我弱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湖西地委、军分区派出的一支15人精干武装工作队,军政双优,4个月就完全改变了曹马集一带斗争形势。泰运地委、军分区104支小部队以高度分散的游击战,粉碎日、伪军的分散占领,使敌人陷入“麻雀战”迷阵之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