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宾语
8月23日,来济南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教授不小心坐错了公交车,他感觉路线不对,便在临近的公交站下车,打算走到山东大厦。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济南大叔注意到了迷路的鲍德威教授,于是在他身边停下来,两人用中文攀谈起来。济南大叔陪着鲍德威走到山东大厦,主动提出将自行车借给鲍德威。推辞不过的鲍德威与济南大叔口头定下“自行车条约”,约定等大会闭幕,按照留下的联系方式还车。(2015年8月26大众网)
一位是中国大叔。一位是美国老人。
一个是斯坦福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一个是骑自行车的济南市民。
两个年龄加起来148岁的老人,就这么在泉城济南的街头相遇了。济南大叔“欲将热情付单车,我坦然,你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分中国美国。”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生活在地球两端的两个老头儿,“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济南大叔”就与素不相识的陌生老人订下了“自行车之约”,留下一段温情故事。
车不贵重,就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故事却感人:“山东大叔”与对方素不相识,以为鲍德威是舍不得坐出租车的普通外国老头儿。
鲍德威教授把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和“济南大叔”关于一辆自行车的助人为乐故事讲给了在山大任教的朋友,朋友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一个在大会做志愿者的学生。随后,这个温暖的小故事从志愿者口中传到了大会新闻中心,于是这个令无数人深受触动的“自行车之约”便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山大视点”上,被大众网记者发现后,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漂洋过海来“骑车”》,两位老人之间的“自行车条约”就引爆了网络。
也许有人会说,这事巧了:如果美国教授没有坐错公交车,如果“济南大叔”上街没有骑自行车,如果大叔没有多看那一眼,如果教授不向媒体提起这件事……
假设有很多,结果注定只有一个。有些相遇注定是要有故事要发生的,这就是善念结善缘,善因结善果。
发生在济南的“自行车条约”不是偶然的。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一个普普通通的济南大叔,用仁者爱人的善良举动,诠释着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精神境界——咱山东人就是这样的。
济南大叔的助人为乐,让到过很多国家的很多城市,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事情的美国教授由衷地说出“我就是喜欢济南。”
济南大叔的乐善好施,让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教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间。”美好在哪里,“济南大叔”告诉你,山东老乡告诉你。
“济南大叔”的爱人、敬人行为也得到了“人恒爱之”、“人恒敬之”的回报,让美国教授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因为这个人,我更加爱上了这个国家。”
“济南大叔”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触动了我们柔软的内心,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我们温暖和感动,是因为这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相信:美好的东西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多次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济南大叔”与美国历史学家的“自行车之约”,是对“德”的完美注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