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以来,在去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各方面改革继续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曾写过这样一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是古代官吏对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要心中有民,干事创业出于公心,先考虑群众能不能得到好处,能得到多少好处,并为群众利益殚精竭虑去努力,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最大程度地凝聚合力、消除阻力,增强改革定力,真正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古人云:“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心中有民,就会从内心深处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关心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真正走到群众中间,用闻过则喜的态度,广开言路,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就能在群众所思、所盼、所急中找准改革的方向,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改革不随物流、不为境转。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往往是利益的重新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一些地方或部门,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动本地区本部门的既得利益。所以,改革,其实面对的就是公与私的考验。只要心中有民,就会光明磊落,坦荡无私,面对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勇往直前,敢于对自己进行刮骨疗伤,涉险过滩,推动改革真正见成效。反之,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就会私心作祟,就会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小利益”上斤斤计较,如此不仅会拖改革后腿,群众也会离心离德,又何谈改革成效?
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信念,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利益的痛点,用“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真诚,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就能穿透复杂问题的表象,把准改革的脉搏,保持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不断增加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奏响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交响曲。(山东文明网评论员 刘宪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