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 ( 抗日战争初期称鲁东南地区 ) 的范围北起胶济铁路,南至陇海铁路,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大体包括今临沂地区的日照、莒县、莒南、临沭、临沂、郯城;潍坊市的诸城、五莲、高密;青岛市的胶南、胶州;江苏的赣榆、新浦、海州、东海等 16 个县、市、区。从 1941 年春起,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长期驻在滨海地区,滨海因此成为山东革命斗争的中心根据地。
1938 年 7 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第二支队),由沂水开赴莒县岳家沟一带,创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 8 月, 边区省委决定建立了鲁东南特委,以统一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 10 月,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 ( 今属莒南县 ) 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特委书记景晓村分析了这一地区的形势,传达了上级关于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提出了党的任务。到年底,莒县、日照、诸城建立了县委和基层党组织;第二支队发展到 1000 多人,成为开辟和建立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基干武装。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组织大批民运干部,分赴各地,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并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社会知识青年,使群众运动有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自卫团、农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1939 年 2 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后,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宣布解散国共合作建立的莒县各级动员委员会。莒县、日照等县国民党政府,普遍组织“民众运动督导团”,进行“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发展三青团组织,在各地建立反共基点。 5 月,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会见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商讨双方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共同抗日问题。常恩多是东北军的爱国将领,他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拥护中共联合抗日主张。党组织派王维平、华诚一、张更生平等到常恩多一一一师工作,建立了该师中共地下工委。
6 月 1 日 ,日军出动 2 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同时“扫荡”鲁东南地区。 11 日,日军第二次占领莒县城后,接着占领日照城,并打通了莒日公路和台潍公路,在枳沟、高泽、招贤、石沟崖、涛雒、两城等地设了据点。为反击敌人“扫荡”,鲁东南特委机关和警卫武装转移到莒日公路以南活动。在转移途中,在莒县城西南的葛庄与敌人遭遇,战斗中,警卫武装牺牲 23 人。特委机关到达莒县南部朱梅一带。为便于开展对敌斗争,特委决定撤销莒县县委、莒赣临工委,在莒日公路以南建立莒南县委,在公路北建立莒北县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