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山抗战史料 再现海阳700将士力挫日军

2015-07-10 17:13: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晓青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重走抗战路(25)

  向阳山抗战史料   再现海阳700将士力挫日军

  大众网记者 王晓青

郝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锡芝(右)和张义江(左)向大众网记者讲述战斗情况

红圈处为向阳山主峰

张义江向大众网记者介绍战斗情况

7月份将出版的《向阳山抗战史料》

  向阳山,满山葱翠,主峰前是一条连接威海临港区三镇的道路,车来车往。70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抗战初期胶东半岛境内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战斗——向阳山战斗。6月29日,大众网记者跟随临港区草庙子镇史志办主任张义江来到向阳山,张义江在10年前进行镇志修订时,萌生了将向阳山战斗重现的想法。1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当年战斗的每一个角落,还特意去了海阳探寻向阳山战斗英雄姜仞九及其部队的故居。今年7月,这本由张义江主要编纂的《向阳山抗战史料》将正式出版。

  海阳700将士赴威抗日,血战向阳山力挫敌军

  1938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胶东国民党地方武装与人民抗日武装联合作战。11月29日,国民党地方武装部队,在向阳山一带同日军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这是抗战初期胶东半岛境内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战斗。参加作战的是时任山东省第七行政区代理督察专员郑维屏刚刚扩编起来的8个保安大队和临时组合的海阳军警赴威抗敌大队。

  海阳县前敌总指挥姜仞九接到调令后,随即率领700多名抗日将士前往威海,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11月26日,姜仞九带领一部分队伍前往豹虎山一带观察地形时,与日军遭遇,激战一个多小时,将敌击退,初战告捷。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三四十人,我方仅伤亡各一人。吃了败仗的敌军恼羞成怒,从青岛、烟台调来援军,集合1500多人试图报复。

  29日凌晨,日伪军从四面八方朝向阳山阵地扑来。姜仞九指挥着海阳部队及郑部一部,顽强反击,骁勇异常。整整一上午时间,敌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连续向山头阵地发起四五次冲锋,都被反击压了下去。在白刃格斗中,海阳部队中三四十名熟练武术的士兵,挥舞着大刀,杀死杀伤不少鬼子。

  在反复冲击中,敌首领今村、小官四郎被击毙,敌官兵死伤惨重,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突然,阵地东侧山坡上,敌人的一挺机枪疯狂地向山头阵地扫射,对坚守山头阵地的官兵构成严重威胁。为抢夺这挺机枪,姜仞九随即组织起一班勇士,亲自带领冲杀下去,就在这挺机枪触手可及的一瞬间,姜仞九被另一山坡上敌人射来的枪弹击倒,为国壮死捐躯,时年35岁。

  前敌总指挥姜仞九的阵亡,对酣战中的官兵震动很大。为赶在敌人尚未获得这一消息之前使部队脱离战斗、休养调整,几位官长研究决定,把各掩体的士兵秘密集结起来,以发起冲锋的态势,从山头阵地东侧的沟壑中突围撤出。

  下午5时左右,数百名官兵开始突围。卧伏在山坡上的敌军,被突如其来的人群和怒吼声吓懵了,等回过神来,大多数抗日官兵已冲到山麓。就在这时,敌人架设在北山坡和左侧高地上的机枪,同时向南撤人流狂扫滥射,使这支原本伤亡甚微的队伍中不少官兵倒在了后撤的途中。天已黄昏,遭到重创的敌军也不敢恋战,匆忙撤回威海卫。

  这次战斗,日伪军死伤200多人,我方伤亡也有130多人,其中海阳军警86人。向阳山之战,海阳赴威抗日大队杀出了军威,震慑了敌人,侵威日军锐气大减,一连一个多月未敢出动。

  附近村庄百姓支援抗战,16岁少年帮助运送武器

  在这场战斗中,向阳山附近村庄的老百姓,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参战部队。当时郑维屏部前方医院设在距战场14华里的马格庄,许多群众用门板、担架往返抢运伤员,有的则就地临时掩埋阵亡将士。几天后,新任海阳县长王信符派来了善后工作组,起运海阳籍殉国官兵的遗体,当地群众又积极协助筹募了85口最好的棺材和85套骡马大车,组成了一支运灵队,运送阵亡将士的灵柩。

  在起灵这天,周围百姓成群结队,路祭英灵,挥泪送别。卧龙村的一位老人,在瞻仰了姜仞九的遗容后,用一块洁净的白纱,把其面部的血迹擦净,然后把这块渍满血迹的白纱揣在怀里,一揖一躬地表示,他要把这块凝聚着民族之仇的白纱传下去,激励后人荡倭救国,以告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由于战斗年代久远,当时的村民现在几乎都不健在了。今年70多岁的郝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锡芝,在上世纪60年代曾担任村里教师,在编写历史课本的时候,听当时曾帮助姜仞九部队搬运武器的父亲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年,张锡芝的父亲张月成才16岁,在战斗打响前帮助将士们运送武器。“我爹说,去了人家管饭,吃的还是馒头,心想不知道啥时候能打完呢,就在衣服兜里都揣上了馒头。”张锡芝说道。

  上了山之后,张月成才知道这帮来自海阳的将士们为了抢占阵地,没等开饭就上了山,所有人都饿着肚子。于是,张月成一股脑儿把身上的馒头全给了他们。战斗打响后,张月成找了一个地方躲了起来。等战斗结束,他才听说在马家口子村东夹沟里填满了遗体。

  姜仞九英勇杀敌的事迹,受到了胶东抗日军民的颂扬。老百姓为纪念他,一度把向阳山更名为仞九山(意在姜仞九永世长存)。1985年3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仞九为抗战烈士,其遗属享受烈士家属待遇。2013年10月,经海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姜仞九陵墓从老家姜家秋口村迁往海阳烈士陵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