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展”线上线下立体展现山东军民抗战史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反映根据地基层民主的“豆选”场景。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齐静 赵琳
7月7日9:30,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开馆开展仪式,全面反映山东军民抗战史的线上线下两大展馆正式与观众见面。
3D纪念馆体验非一般
亲手点燃齐鲁烽火,抬头便是被火光映红的夜空;穿过长长的走廊,迎面而来触目惊心的琵琶山万人坑;强忍着泪水,来到遇害平民名录前,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这些不是实地重游抗战遗址,也不是玩网络游戏,而是坐在电脑前参观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创建自己的账号,登录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画面立即切换到一段掩映在蓊郁中的石阶前。移动鼠标,拾级而上,气势恢宏的纪念馆建筑主体映入眼帘。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内首个3D抗战纪念馆。其与实体馆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可视可听可触、互动参与性强。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山东抗战,纪念馆通过34个三维立体场景、8部三维电影、13处情景互动等对抗战时期的很多经典场景进行了还原。如果戴上“神秘道具”——3D眼镜,纪念馆内的台阶、树木、墙壁几乎一抬手就能摸到。
纪念馆的建设采用了基于三维建模的虚拟现实技术,描绘出震撼的立体画面,但这背后的制作过程却一点也不轻松。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个展厅的建模就需要一周左右,每一块砖石、木板都需要精打细磨,充分考虑不同材质的纹理、光照反射等各种因素。
全景式数据库 多渠道讲述抗战故事
作为一座建在互联网上的纪念馆,它除了拥有网页版、3D虚拟现实版、手机APP版全媒体矩阵发布的强大阵容外,还将实现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版本,向全球网友讲述山东抗战故事。
以抗战人物为原型设置了4位不同角色的导游,随网友参观进度提供对应部分的解说。语音解说分为“成人版”和“少儿版”两种,前者解说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后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史实选“料”严谨,角度全面,并突破了实体纪念馆的空间限制,收录了百万字的史料文字,近万张图片表格,200多件文物,40余部抗战影视剧等等,堪称山东抗战的全景式“数据库”。
纪念馆包括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小战役和全部英烈事迹,52000余名烈士和179000余名平民死难者名录,日军在山东的暴行罪证,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经济、文化建设情况等,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山东抗战展示平台。
台湾同胞捐赠文物 凸显山东抗战特色
据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介绍,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共展出历史图片625幅,珍贵抗战文物382件,是迄今为止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研究价值最高、展现抗战史料和文物最多、最系统的一次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
据了解,主题展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大众报业集团、省文化厅、省档案局、省文物局主办,山东博物馆承办。整个展览面积逾2000平方米,展线长度320米,参展文物与各类史料不仅涵盖了山东全省文博、党史、民政、档案等相关系统的收藏精品,还包括台湾许伯夷先生和贺郁芬女士等社会力量捐赠的珍贵抗战文物。
按照山东抗战的历史进程和山东抗战的历史特点,主题展览分为五个大部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50多年间,山东人民前仆后继、奋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歌颂了在反侵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缅怀了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牺牲的民族英烈。
本次展览突出展现了山东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据介绍,到1945年底,山东解放区达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党员20余万人,人民军队27万人,8年共毙伤俘日伪军51.3万人。加上冀鲁豫解放区所属的山东40余县,人口达3500万,占党领导的解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军队发展到33万余人,占全国人民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党员发展到30多万,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铭记抗战历史 共创复兴伟业
□ 本报评论员
昨天,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隆重开馆开展。这是山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铭记抗战历史,深入弘扬民族精神与抗战精神,激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1937年7月7日,以进攻卢沟桥和炮轰宛平城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序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东3800万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在齐鲁大地奏响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用先进的3D展馆技术,全景展示山东人民抗战期间艰苦卓绝的斗争,全景再现山东抗战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座永不落幕的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以这种方式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但那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故事,一串串数字中凝结的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永远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群体记忆中,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回溯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拓展了民族精神的疆界,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开辟未来。抗战胜利70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山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前景。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山东人民正以坚定有力的步伐奋进在强省建设的征程上。把抗战英烈们同心同德、浴血奋斗的精气神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用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攻坚克难上来,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是我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
我省77处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入选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本报记者 齐静 赵琳
作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山东拥有众多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我省77处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入选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让抗日遗迹再次获得重视和保护,唤起民族记忆,也是对先烈最好的敬意与缅怀。
“74年前,在大青山,六千多名八路军机关非武装人员被五万名日本军队包围,经过原抗大一分校和山东分局警卫连的浴血拼杀,大部队才突围成功。”临沂市费县党史办原主任张乃军无限感慨。
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地,由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第二医疗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后勤部被服厂旧址、辛锐烈士墓及纪念地和汉斯·希伯牺牲纪念地五处文物遗址组成,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1941年11月初,日军集中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90岁的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战士傅泉回忆说,当天,抗大一分校五大队最先与日军交火。“我们正要突围,突然发现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省战工会等两千多名机关人员误入敌人包围圈。”
六千多人一下子涌入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洼地里,突围变得更加困难。老人回忆说,突围时到处都是枪声,尸体布满洼地,大伙只能踩着尸体前进。
大青山一战,我方有千余人壮烈牺牲。张乃军说,大青山突围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最惨烈、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也是英勇的山东军民表现最顽强最勇敢的战斗之一。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世界闻名的杀人魔窟。实际上,日军在中国也设有大量战俘集中营。本次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个抗战时期的战俘集中营,一个是济南的新华院旧址,一个是淄博的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
“很多公众并不知道,几十年前,血腥残暴的集中营就在自己身边。”谈到入选理由,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山东有众多抗战遗址、纪念设施,但随着历史变迁,很多历史遗迹逐渐被大众所遗忘,失去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济南的战俘集中营最初设在济南南圩子门外的体育场附近,名为“救国训练所”。1943年,“救国训练所”更名为新华院,搬移至官扎营北,即今天堤口路91号第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
“1944年9月,我父亲被怀疑是抗日分子而被捕,随后被送到了济南新华院。”现在济南博物馆保卫科工作的乔甦老人的儿子乔蕾,讲述了父亲在新华院那段暗无天日的魔窟岁月。“父亲进去后没日没夜地训练和劳作,稍有不满或怠慢,就要受到一顿毒打。”
张店集中营旧址位于原张店二马路,现张店西一路3号大院。据淄博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是一家棉花洋行,1941年日军占领张店后,存放棉花的大仓库被改为关押战俘的牢房。日军通过火车将张店周围抓捕的抗日军民运到张店,然后押往集中营。
山东抗战老兵:我们不怕死亡 就怕那段抗战历史被人遗忘
王默村,93岁,济南市
邢兰海,85岁,济南市
武德忠,90岁,济南市
冯广智,87岁,德州市
燕金元,85岁,德州市
刘京山,88岁,临沂市
吕企荣,85岁,临沂市
李凡伦,88岁,临沂市
丁来祥,96岁,济南市
熊绪冹,94岁,济南市
崔圣武,94岁,济南市
张凡信,94岁,济南市
□记者 李勇 报道
部分出席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开馆开展仪式的抗战老兵。
□ 本报记者 赵琳 齐静
7月7日上午,山东博物馆一楼大厅,500多位省暨济南市各界人士聚集在这里,等待出席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开馆开展仪式。
当志愿者们推着轮椅鱼贯而入时,一张张刻满皱纹写满故事的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人们肃然起敬。15位仍在世的山东籍抗战老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一起来见证国内首个以抗战为主题的网上3D纪念展馆开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其中几位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经历的炮火岁月,回望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苦难历史,铭记山东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悲壮史诗,以期更加珍视今日和平之不易,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
舅甥俩同赴抗日战场
在15人中,来自济南的抗战老兵、94岁的崔圣武和96岁的丁来祥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都是回族,且是舅甥俩。
崔圣武老人说,1937年8月,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白崇禧(回族)号召回族知识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组织训练回族军事人才投入抗日救国。他和丁来祥一起报了名。按照通知要求到南京报到,赴广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学习。魔鬼训练下,一帮文弱书生被培养成具有矫健体魄、坚强革命毅力、视死如归精神,愿为祖国献出一腔热血的青年士官。
1940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崔圣武和丁来祥宣誓加入国民党。丁来祥被分配到西北马步芳部,崔圣武被调往山东参加抗战。抵达山东后,他被分配到鲁西行署保安团二营任教官,负责全营的训练。
不久后,日军借鲁西局势不稳发动了大规模清剿,鲁西行署主任孙良诚抵抗不住,向汪伪政府叛变。闻讯后,黄埔同学深感失望,纷纷离开山东。崔圣武也打算离开该部到大后方或抗日前线。
这时,行署参谋处廖参谋长任命崔圣武等几人为一战区的联络参谋。换言之,就是当“卧底”。崔圣武表示服从命令。其间,他升任执法大队长,对日本宪兵队岸本上士负责,主要任务是搜查和拘捕嫌疑人,经他初审后移交给宪兵队。崔圣武牢记“卧底”身份,时刻注意岸本动向,一旦有紧急情况,在时间允许时,便带人以巡查之名,对岸本怀疑的地方如车站旅馆进行检查,对感觉可能是嫌疑人的故意刁难,使其知难而退;对能确认的嫌疑人,便给予暗示,使其有所准备。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便随特勤小队同行,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跟在日本人身后,崔圣武时常感到痛苦,但他不断鼓励自己:我是在抗日的隐蔽战线上战斗,是被赋予特殊任务的抗日战士,我尽了自己的力量,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忆起抗日往事,两个已近百岁的老人泪眼相望,不停重复,“那段历史年轻人不能忘啊,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从放牛娃到“土八路”
抗战老兵刘士平,18岁那年就打鬼子。军装上一枚枚奖章和纪念章,印证了烽火岁月里的伤痛与功勋。无论谁来看他,刘士平都会逐一介绍。
刘士平身体不太好,这两年,抗战纪念活动多,来自社会各界的邀请也多,老人家说,“只要能动,哪怕爬,也要爬过去参加。我们这些见证过历史的人不出来,谁还会记得那段历史?”
1943年,放牛娃刘士平瞒着家人,不辞而别,成了一名没有枪的“土八路”。1945年1月,刘士平调到陈毅所在的第三野战军。1955年退伍回到老家。
为什么离家参军?刘士平回忆,日军听说村里有个村民投靠了八路军,经汉奸带路来村里抓人,但几次都没抓着。1942年,被激怒的日军趁着夜色在山上架起机枪,村庄遭扫荡,刘士平伯父一家三口遇害。
“伯父一家三口被日军杀害这件事刺激了我,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立志要与日本人斗争。”刘士平说得掷地有声,“即使没有枪,雪没大腿,咱们也得干!”
1943年的一天,刘士平牵着一头小牛在山上歇脚,迎面走来三个衣衫褴褛的大人。原来,他们是沂蒙山区来的地下工作者。刘士平回想起伯父一家被日军杀害,毅然把大户人家的小牛送回去,瞒着家里人,成了一名“土八路”。当时“土八路”不像正规军,没有衣服、鞋子,只能吃老百姓给的糠煎饼、糠窝窝。当然也没有枪,白天几个人拿着铁锨到处转,看见日本散兵就跟着,趁他们不注意用铁锨打晕,抢了枪就跑。
1944年冬,刘士平第一回砍死了个日本兵。“当时,我正在村里活动,看见一个日本兵独自走进一户人家。屋里炕上,有人用手支着一个破花被子打哆嗦,日本兵正要掀开被子,我就用别在腰间的菜刀狠狠地向那个日本兵砍去。”
1945年1月,干了两年“土八路”的刘士平调到陈毅所在的第三野战军。“那是正式部队,发枪了。”
后来,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还曾被编入中国第一批海军。
“每一个爱国的人,尤其是经历过那段苦难历史的人,都有切肤之痛,都应当义不容辞担起保卫国家的神圣责任。”刘士平说,但直到今天,日本政府仍在回避责任,甚至拒不道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警钟长鸣,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就怕那段抗战历史被人遗忘”
96岁的丁来祥,94岁的熊绪冹,94岁的崔圣武,93岁的王默村,90岁的武德忠……出现在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仪式上的抗战老兵们,多数都已经年过九旬、行动不便了。不管曾经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如今的抗战老兵,只要需要,就会排除困难,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讲述历史。
“我们不怕死亡,半截身子都进棺材了,我们就怕那段抗战的历史被人遗忘!”王默村老人说话掷地有声,十几枚军功章在他胸前熠熠生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抗战老兵离世。山东黄埔军校同学会2004年的一份通讯录显示,截至当年,我省仍有1100余名“黄埔系”毕业生在世。然而,最近的一份通讯录显示,黄埔军校毕业的山东抗战老兵,目前能查证在世的只剩下36人。
除了根据已有线索对黄埔老兵进行探访外,作为山东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召集人,志愿者“妙行”等人数年来还对省内其他抗战老兵进行探访援助。“我们陆续发现了国民党苏鲁战区游击队,以及黄埔序列以外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数名,但即使这样,目前省内能找到的健在国民党抗战老兵也不足40人。”“妙行”说。
省民政厅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抗战老兵的联络工作,她动情地告诉记者,每一年,民政部门掌握的抗战老兵名单都在减少;在世的老兵,互相认识的也越来越少。“像崔圣武和丁来祥这样舅甥俩共同抗日,如今仍然健在,向后辈讲述抗日历史的,就更少了。”她希望借助一系列抗战纪念活动,让全社会铭记抗战这段刻骨铭心的民族历史。
撞响“和平钟” 老兵感慨为什么参加抗战
□记者 李勇 报道 “和平钟”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 本报记者 齐静 赵琳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7月7日在山东博物馆同时开馆开展。仪式现场,六名撞钟人共同撞响“和平钟”,警示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祈祷和平,圆梦中华。
这6名撞钟人分别是93岁的抗战复员退伍军人代表王默村,抗战遗属代表李秀泉,94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代表熊绪冹,解放军代表、省军区警卫连连长王上攀,大学生代表、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刘锦韬,少先队员代表、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学生钟文博。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6名撞钟人中既有共产党抗战老兵,也有国民党抗战老兵,还有抗战遗属代表,他们代表的群体饱经战火洗礼,更加珍视和平;现役军人代表、学生代表,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不忘国耻、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谈到抗战经历,王默村记忆犹新。“我在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共产党,先是在沧支队,随后又加入115师教导六旅和冀鲁边军区。”王默村告诉记者,1942年春,他参加德平县薛盖战斗时,头部和腹部负伤,险些牺牲。“我们当时进驻德平县境内的薛家、盖家,结果行动被敌人发现,遭到合击。”王默村所在的连队负责侧翼进攻,战斗结束后,一个连只剩不到五十人。“那场战斗太残酷了,一个连剩下不到一半,由于人太少无法再组建连队,只能和别的队伍合编。”除了薛盖战斗,老人还曾在其他战斗中负伤,现为八级残疾军人。
王默村的女儿王惠珍告诉记者,最近老人腿脚不好,正在济南某医院输液,但听说要参加撞钟仪式,一直坚持要来。“抗战胜利了,来这里敲响和平钟,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和平。”王默村说。
熊绪冹是6位撞钟人中最年长的。1939年,熊绪冹考入黄埔军校武汉二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9师第27团七连任见习排长,1941年秋参加宜昌战役,随后又参加青年远征军在滇西与日军作战。
“为什么参加抗战?为了救国,不愿当亡国奴。”说起投身抗日战争,老人语气坚定。
看着这些为国而战的抗战老兵,王上攀感慨万千。作为省军区一名“80后”上尉军官,王上攀近距离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敲响和平钟也是敲响了警示钟,钟声回荡,既让我觉得光荣,也让我知道肩负的使命重大。”王上攀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新一代军人,要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牢记使命、精武强能,平时敢担当,战时敢亮剑,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历史不能遗忘,需要一代代的传承。
王惠珍说,直到现在,父亲王默村仍然经常向子女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父亲喜欢照相,有很多抗战时期的照片,他喜欢边看照片边讲述当时的情况,我们姐弟三人几乎是听着父亲的抗战经历长大的。”抗战遗属代表李秀泉也说,父亲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他,让他感到自豪与骄傲。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刘锦韬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广大青年学生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当中,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以史为鉴,不仅要牢记祖国遭受欺凌的屈辱历史,还要用强健的体魄和先进的文化知识让国家更加强大,要牢记青年学生身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钟文博是6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她是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学生。能够亲手开启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钟文博很激动。“很高兴能够见到这么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爷爷,他们都是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钟文博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撞响“和平钟”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负责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承办工作的大众网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年日军铁蹄所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山东军民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段历史,值得每一位齐鲁儿女铭记在心。“撞钟也是为了珍视和平,更好地面对未来。通过这个仪式告诉全世界,我们齐鲁儿女缅怀先烈、向往和平的心声。”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