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用一场场血战将日寇驱逐出中国。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大众网推出独家策划“难以忘却的记忆——全球寻访见证人·口述中国抗战史”。
自2014年7月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北京、山东、河南、江苏、台湾地区,并连线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寻访到著名抗战将领后人、抗战老兵、抗战武装队伍的后代等10位代表人物,听他们口述精彩的战斗故事,并首度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抗战细节。通过这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弘扬抗战精神,珍惜美好生活,激励我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点击进入专题
96岁高龄的王清松老人与儿子王来玉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王来玉向大众网记者讲述了父亲经历的台儿庄大战。大众网记者摄
王清松老人虽然反应已经有些许迟钝,但我们一提到台儿庄战役,特别是提到当年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们,他就会立刻精神抖擞地行一个军礼。大众网记者摄
讲述人:王清松(台儿庄大战时任27师79旅158团团长卫士) 96岁
王来玉(王清松之子)
讲述时间:8月5日
讲述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南高村
8月5日上午,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大众网记者来到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南高村。96岁的抗战老兵王清松老人的家就在这里。
老人的儿子王来玉盖了一栋两层小楼,楼上楼下各有两套“两室一厅”,王清松住在一楼的两居室中。客厅干净明亮,书房的墙上悬挂着多幅老人的墨宝,还有一张影印下来、用相框装裱起来的报纸,是当地媒体报道过的王清松的战斗故事。
王清松曾是27师79旅158团团长的卫士。1938年,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台儿庄大战。抗战胜利后,王清松返回老家耕种劳作,过着平凡宁静的日子。一直到去年,王清松还能高唱歌曲、骑自行车赶集。但今年春节后,由于一场轻微脑血栓,96岁的王清松失去了语言能力,走路也蹒跚。我们试图写字与他交流,但老人即便了解我们的意图,也无法亲口向我们讲述他所经历过的台儿庄大战,因此只能通过儿子王来玉向我们转述他曾经的战斗故事。
1938年3月23日,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连夜往徐州北边集结。3月24日下午他们就到了台儿庄南站附近的战场,第二天天明就与日军交上火了。这一仗,打了一个多月。
有一次,部队过台儿庄西北门,和日军争夺运河。那一仗打得很惨烈,打到最后连子弹都没了,我父亲和其他战士跳到运河里跟日军拼刺刀,运河里的水都成了红色的。我父亲的耳朵也在这场战役中被炸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清松的父亲找到部队,把这个家中的独子带回家务农。在平静的生活中,王清松研习书法修身养性,对于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老人记得很清楚,但他从未主动提起过。
2008年,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王清松在儿子的陪伴下重返台儿庄古城,参观了大战纪念馆。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老夫年过八十八,
常把台庄比作家。
有幸回来走一走,
胜到洛阳去观花。
王清松对战时故地念念不忘,从台儿庄回到新乡后,他对儿子说出了一个心愿,希望在百年之后,把骨灰送回台儿庄。“我父亲说,台儿庄是他一辈子最难忘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王来玉说,他已经就此事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方面进行了协商,希望能够满足老人的心愿。
在新乡与老人短暂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尽管老人已经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但只要看到“台儿庄大战”5个字,老人就会精神焕发、情绪激动。采访中,他数次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做出持枪打鬼子的动作,然后眉头紧拧、摇头叹息。王来玉告诉我们,老人这是在怀念战死沙场的战友们。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清松起身,上身用力挺直,对着镜头打出一个标准、笔直的军礼,老人的眼睛炯炯有神。
(大众网记者 尹海洋 张建)
【视频下载地址】http://media.dzwww.com/newvod/publish_videos/2014/10/24/d36c1dee193445c4ab0ec6da998af41a.mp4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