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重走抗战路”系列报道(2)
捐躯国难视死如归 扬起为民族尊严而战的山东魂
70年前,抗战硝烟弥漫齐鲁大地,8万余名烈士与数百万山东平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救亡图存的长城。70年后,硝烟早已散去,但山东军民的抗战精神却深深根植于这片热土: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那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那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今天,我们再次翻开这写满了光荣与血泪的史册,历数抗战故事,重读抗战精神,依然忍不住泪盈于眶,心潮澎湃。
三大特点:根据地覆盖全省,全民抗战斗志昂扬
抗战时期,全国先后建立起19块抗日根据地。从地域上划分,一类是以陕甘宁、晋察冀为代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省份毗连的边区,另一类是诸如苏北、淮南等在一个省份之内的某一局部地区。唯独山东根据地,作为一个几乎覆盖全省规模的战略单位,相对完整独立地保持在了原山东省主体区域内。这个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特点,使山东境内各区在战斗中便于互相配合,政权推行和建设更为顺利。同时,山东广阔的腹地,使我军既可汇集各股力量形成重拳,也可分散兵力坚持打消耗战,大大有利于抗日斗争的长期发展。
另外,山东人民抗日的“原动力”之强大不容小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故事从山东抗日根据地创立伊始便屡见不鲜。山东八路军和根据地初创时基本是白手起家,既无外来主力部队的帮助,自身的武装也寥寥无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军主力1939年春夏入鲁前,山东便已创建了2万多人的八路军游击兵团,数千人地方武装,10万之众的人民自卫武装。此外,由各地党组织领导或自发半自发组建起来的几十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又绝大多数编入八路军主力部队,为坚持战斗和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两个战术:“翻边战”巧破“蚕食”,地雷阵慑敌无数
抗战时期,山东军民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对敌作战,除了争上前线的一腔热血,在削弱敌人力量、保卫后方中也创造出许多宝贵的斗争经验。这是山东人民历史首创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验不仅在省内根据地震慑日伪军,还被推广应用于全国各个根据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抗战时期的胶东地区,以赵守福、于化虎等爆破英雄为代表的当地军民极大地发展了地雷战战术,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铁雷供应不足,就用石雷代替;敌人会扫雷起雷,他们就发明子母雷、慢性引发雷等多种性能的地雷,再加上虚实雷、长线拉雷等五花八门的埋雷方式,大大增强了杀敌效果,几乎令日伪军闻雷色变。山东八路军的另一个重要创造,是用于对付敌人“蚕食”的“翻边战术”,即翻过敌军部队边沿,直捣其侧背或后方,迫其回兵自救从而粉碎敌人的“蚕食”。“翻边战术”作为山东我军对敌后游击战战术的发展,在郯城、赣榆等地作战中功不可没,推广到各抗日根据地以后,对坚持边沿区、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种信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徂徕山纪念碑、台儿庄古城、胶东小草房……在抗战硝烟散去70年后的今天,齐鲁大地早已归于和平,但这一处处抗战纪念地和战争遗址默默矗立,无言地诉说着那段被血与泪冲刷过的岁月。然而历史不容改变,更不可遗忘,八年烽火留给山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将激励我们一直前行:
先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省级规模根据地,山东有30多万青年参军卫国,很多百姓亲自将自己的儿子、丈夫送上战场;运粮、送情报、照顾伤员,山东全民自发对抗战高度支持,无一不彰显着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再看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坚持守城以身殉国;胶东战场上,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的任常伦以刺刀连克5敌,为守阵地壮烈牺牲……没有人不珍惜生命,然而在那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之际,无数普通百姓与战士用行动诠释了同一个信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根据地创建之初一穷二白,1941年起又开始遭遇日军的疯狂“清乡”和“扫荡”,加之连年罕见的旱灾与虫灾,山东抗战面临着一座座困难的大山……然而,水深火热中的山东军民从未放弃,粮食不够就吃地瓜秧、树皮,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创造出了粉碎敌人“蚕食”的“翻边战术”;老百姓家园被毁,仍不忘配合敌后游击部队研究地雷战术,另敌人闻风丧胆。
四看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军队的强暴,无数山东平民受尽日军蹂躏直至献出生命,但绝不吐露八路军半点行踪。1943年9月21日,在曹县王厂,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司令员朱程与30余位战友身陷重围,与敌肉搏战斗7小时后,全部壮烈牺牲。
纵观中华民族成长史,民族精神之光始终在灼灼闪耀。从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抵抗入侵的宁死不屈,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鞭策和鼓舞着历代爱国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为保家卫国献出生命。在空前残酷、惨烈异常的抗日战争期间,抗战精神升华为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自尊和品格。
70年前,千万山东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战歌。泰山巍峨不改,黄河犹自滔滔,这曲旋律亦与山河同在,曲声嘹亮,荡气回肠。
70年后,声声号角犹在耳畔,抗战故事里的面容如在眼前。我们纪念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不论是赞沂蒙人民,还是颂渤海老区,都为着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英烈犹在,浩气长存。山东人民将怀揣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步伐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