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充满阳光的午后,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岭与我们分享着深圳的创业故事,并思考着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藏”在深圳华侨城文化创意园之中的柴火空间,在众多创意设计机构中尽管不算最醒目,却让你真正贴近“创客”生活,从中感受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顶层设计所依存的肥沃土壤。
而当柴火空间的潘昊创业起步之时,“厚积薄发”的大疆无人机已经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并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而在多轮融资之后的华大基因也已开始筹备IPO计划。那些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京东、中兴通讯、阿里、腾讯等则调整步调,开始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征程。
一个共性是:创新的重要性并不因为这些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降低,而资本正是助推创新落地的重要砝码,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换道超车”。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而日益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成为创新借力发展的引擎。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伴随着各级政府的“清障搭台”,对于创业者、创业企业而言,由此也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思变:顶层设计搭建创新生态
一河之隔面对香港,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岭对深圳的创业创新业态有着深刻的思考。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保持深圳的竞争力?制度创新是一个必备条件。
年近六旬的南岭,见证了深圳多家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成长之路。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一轮创新创业发展的示范重镇,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对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就进入了创新驱动增长阶段。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在1962年、1973年、1976年和1995年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而2014年,深圳人均GDP超过2.4万美元,从这项指标来看,深圳已然步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国家年年提创新,但没有一年像今年的影响这么大,这是一次颠覆性的创新。也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创新。”作为一名服务中兴通讯20年的老兵,中兴通讯战略规划部总监孟彪的体会格外深刻。
时光回溯到1985年创立之初,孟彪将中兴第一次创新的成功归因于“机制创新”。“公司每收入一块钱,就有一半是员工的,这说到底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孟彪向记者坦言。
30年后,作为国内首部系统反映国家改革创新的白皮书,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创新报告》认为,2014年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元年,“通过实施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权力下放,释放经济活力”成为国家治理呈现出的六大特征之一。
“中国现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我们更要思考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来推动它,形成创新型国家的机制。”在接受上证报独家专访时,南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回顾国际国内趋势变化,我们已经到了建立创新型社会生态的必做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已经在顶层设计环节得到了充分体现。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也为国家新一轮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心,一系列政策规划陆续推出,惠及创业、创新的各个主体、方方面面:从简化、取消非必要行政审批流程到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实行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从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4年4月至今,国务院常务会议涉及“创业、创新”战略部署实施的超过20次,而国务院及各部委机关期间印发的配套支持性文件也达到20份以上。
国家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也积极营造出了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制度“土壤”,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也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深圳的南山区孵化的很多创新企业颇具代表性。其中,政府的孵化器集合了多方面的力量对于初创型企业进行扶持;等到企业自身运作有所起色,资本市场进行接棒,形成了推动新兴经济产业化的完整的生态链循环。
借力:资本助推创新摩尔定律
作为四大发明的诞生地,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勤奋和创新的基因。中国梦,就是社会通过顺畅的创新机制,鼓励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然而发明从诞生到应用、再到产业化并到影响人类进步,是一个很缓慢的进程,资本则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之手。
目睹了近20年来深圳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变化,南岭坦言,资本市场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绝对不容忽视。“基金公司占据全国一半份额,创投公司占据了1/3强,全部市场化运作。”南岭说,“没有这些资本市场的基础,企业很难取得这么快的发展。而中小板、创业板、PEVC基金从资本链条的不同环节加以推进,对中小型新兴经济起到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撑作用。
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创业企业融资问题较为普遍,在企业的初创过程中,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快、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企业要么做大,要么出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创业者要保持舍命狂奔的姿态。”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金融机构也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创业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例如,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就提出支持互联网金融、试点小额股权众筹融资,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措施,为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寻求破解之道。
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也成为国家鼓励创业创新的重要承诺。这在创业板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2009年正式推出至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28家增长到如今的484家,市场总市值已超过了4.8万亿,培育出了一大批以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即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
而针对上述意见中提及的“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等内容,各级监管部门前期已作出了谋划。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在创业板五周年论坛上曾表示,深交所未来将丰富创业板内部市场层次,增强创业板的市场包容性和制度灵活性。研究建立差异化的上市条件,允许尚未盈利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还将探索建立创业板转板机制,研究建立与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对接机制,研究允许创业板内部不同层次之间转层次的制度安排。
除创业板外,新三板乃至行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都将成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资本平台。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讲是需要金融架构的调整。
谢庚表示,广义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体系,从企业创立之初的天使投资、到PE、VC,在到资本市场这是一个链条。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是市场的制度构建,能否激活早期投资,这是根本的问题,而并不在于市场本身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我们要真正搭建出一个链条,引导资金弃虚向实,真正的投资到企业里面,资本市场的效率才能真正发挥。”
如今,以新三板为代表,市场引导早期投资的效应开始显现。谢庚指出,首先对于投资人而言,由于新三板的准入标准很清晰,且相对于主板市场很多股份锁定要求,公司在上市以后的早期投资退出方面也不存在障碍,并且还通过做市商制度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在此背景下,投资人的思考角度也在发生变化,他只需要根据理念找到好企业进行投资即可。如此一来,便形成了钱追着好企业跑,投资人追着好企业投资,中介机构推着好企业上市这一整体的链条效应。
酝酿筹划中的战略新兴板,同样被寄予极大期望。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今年5月曾公开表示,战略新兴板是从资本市场层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的新板块,重点服务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这两类企业中战略意义明显的企业。
“一个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都将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已建立起包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样的市场格局,将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支持创业创新政策的陆续出台,在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刘强东指出。
敬畏:资本舍得彰显创者智慧
资本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阶段,创新者对于资本却需要保持适当的断舍和敬畏。
“对于一家创业企业而言,纯粹的创业环境非常重要。”在大疆创新副总裁邵建伙看来,现在的一些创业者都会进入一个怪圈,本来有一个好的创意想法,只要专心去做、去研究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但或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创业环境,期间引入了一些外来资本,这看似并无不妥。但众所周知,资本具有天生的逐利性,其入股创业企业的目的便是为了谋求日后高价获利退出,那么在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便可能出现急功近利的表现,比如制造概念、编造故事,甚至取代创业者主导公司运营。显然,原有的创业路径无形中已偏离了轨道。
“曾经有个别上市公司找到我们提出合作,并可以以非常低的价格向大疆提供原材料,但我们并没有同意。你知道这里面的玄机么?”邵建伙表示,此类谋求合作的企业,无非看中了大疆的影响力,只要达成合作意向,那么这无疑成为上市公司炒作股价的噱头。
邵建伙坦言,大疆并不排斥外来资本,但在引入资金过程中更为关注的是战略发展层面的考虑。“如果一些投资者入股只是希望把市值做大,讲一些资本故事,我只能说他不懂我们。”
而顶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光环的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也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被业界尊称为“基因狂人”的汪建创办华大之初是为了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但项目结束时已经积累了400-500人的团队。未来的路怎么走?华大员工开始集资做自己的项目,走上了创业之路。
跟随汪建十余年的财务总监孙英俊坦言,“老板是基因狂人,创业16年,如果是在2-3年前,他对资本是谈也不谈的。”
汪建的这种态度也没有少受到好兄弟高西庆和王石的诟病,后两者也都是中国商界顶天立地的人物,更是运用资本的好手。高西庆曾参与证券市场的创建工作,后来担任中国证监会的副主席和社保基金会的副理事长,以及中投公司的总经理。王石则是万科的创始人。
孙英俊坦言,创业16年后,如果华大希望在科学甚至在产业上做到一流,还是需要相当大的资本支持。“成熟的活跃的资本市场,包括合伙人制度和股权激励等,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有时更是行业景气度最准确的“风向标”。孙英俊坦言,基因在生物产业是风口,这点率先得到的是国际投资者认可。他向记者透露,两三年前公司基本没有接待过国内投资者,但是美国最大的基金和投行却每年都要来拜访几次。“现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的先进水平已经使得应用可以落地、实现规模化发展了,这个时候资本能够更好地发挥功效。”
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汪建创业十余载后终于对资本的态度有了转变,而且认识到行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推动,并已经开始IPO之路。
作为“过来人”的刘强东也提醒创业者们,要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特别是在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压力,创业者要学会坚持。“在选择投资人时,要选择认同你的理念,长期持有,困难时候能够不离不弃真正帮你的。投资人对行业的认知,以及可能带来的战略支持,对创业企业也非常重要。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要达成理念的契合,彼此互相信任,才能够长期合作。”刘强东如此理解。
再出发: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
对于那些已上市公司来说,资本市场无疑保障了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的执行。
中兴通讯每年都有10%的收入投入到研发之中,“这是保障公司立足的基础,登陆资本市场多年来的融资正是主要投向了技术研发。”中兴通讯董秘冯健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技术创新不能松懈,这是中兴的源泉和基础,另外配合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关键。此外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体制创新则是保障。”
如今,中兴在实验室孵化出了地空宽带、无线充电等应用,积极寻找创新的增长点。企业树立了CGO(Cool,Green,Open)的企业文化,积极塑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再出发之后,创始人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新的业务可能需要重建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创始人站出来,确定战略方向。”刘强东举例称,京东O2O项目——“京东到家”,这是他再次回到业务一线,亲自带领团队进行的“二次创业”项目。京东智能,也是京东内部的二次创业,其主要业务之一在于孵化创业团队和加速优秀的创新团队。
有意思的是,与京东达成硬件创新战略合作伙伴的科通芯城是一家靠代理电子元器件起家的港股上市公司。其所在的供应链领域面临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也找到了自己潜在的增长点。
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硬件创新平台硬蛋负责人刘宏蛟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创新的产品很好,但如果不能卖到老百姓当中去就只能是自娱自乐。深圳有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的天然优势,但缺乏和创业者直接对接的通道和资源。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科通和硬蛋推向了风口。
“创新不仅是极客的概念,从‘玩’落地成为‘应用’,游戏规则将完全不一样;一旦将创意和商品相连接,对供应链也会有完全不同的需求。”科通芯城高级副总裁李峰指出,创业创新的风来了,创客最需要的是什么?第一是如何实现生产搞定供应链?第二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硬蛋的目标是卡准智能硬件的风口,让下一个特斯拉、下一个小米可以从这里出来。
而以“开放、连接、共享”作为事业新征程的“BAT”则在扶持双创上更加不遗余力。日前腾讯众创空间从400余位创业公司创始人中选出了40名首期长青腾创业营学员,其中处于A轮融资阶段的有28位,占70%;而40家创业公司总估值超过280亿。
阿里云的“创客+”计划也联合真格基金、IDG、众海投资、银杏谷、创新工场等30多家风投机构,力求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平台。不仅如此,阿里云日前还开放了覆盖游戏、多媒体、政府、医疗、物联网、金融等八大领域的5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阿里云运营中心总经理杨名进一步表示,云计算正在改变新一代的互联网创业方式。远程计算和存储成为公共服务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让创客们在最让人头疼的IT问题上,与大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让创新更好地落地成为实业。
新一轮创业创新大环境下,谁说下一个BAT不会就此诞生呢?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所说的,“我们坚信未来会产生一万个阿里巴巴。”
本报创业创新调研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