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何妨百花齐放

2015-08-17 15:43:00来源:经济导报作者: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有望近期推出的消息,引发关注。A股市场上的国企改革概念风起云涌,各界对此寄予重望。与此同时,多地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这些方案也透露出国企改革的一些重要动向和信号。
  推进国企改革,先要明确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此才能抓住要害和关键。
  国企的主要问题,一是“一股独大”,二是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不匹配。前者不利于资源的自由高效配置,后者造成发展动力不足。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国企改革就成功了一大半。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已经公布的22个省区市的国企改革《意见》看,各地选择了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探索员工持股、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等。
  其中有两个问题应该特别注意:一是探索员工持股时,管理层、中层、技术人员、普通职工的持股比例如何确定。前些年有的地方推行“管理层持股”,个别国企负责人通过种种“变通手段”,将国企变为私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此次改革应该秉持“既使企业人员利益与企业经营效果高度一致,又不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各层次人员利益显失公平”的原则。二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改革,仅仅是破除资源配置的障碍,并不一定能立刻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由于有股权比例、话语权、风险和收益等多方面的顾虑,社会资本进入国企的初期,很可能是犹豫的、试探性的、少量的。把社会资本当成国企解困和发展的“救世主”是不现实的。
  选人用人是国企改革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人兴企,一人败企”的例子屡见不鲜。能否选用到合适的“当家人”,对国企的发展生死攸关。前些年国资委出面,为央企赴海外高价选聘经理人,动机很好,但效果未必很好。在选人用人机制方面,地方国企改革方案普遍呈现市场化、去行政化的特点和趋势。在22个省区市的《意见》中,北京、广东等19个省市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尤其是在经理层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只要管住大框框,剩下的应该放手让企业和市场去做。
  国企改革既有共性问题,又有各地、各企的具体情况,因此改革时应有必要的发挥空间,因地因企制宜。譬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国有企业的对外发展有着更高要求。因此,上海专门辟出一个章节,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力。北京国企改革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展开,强调在创新驱动的要求下寻求发展。而黑龙江、山东、山西、四川等9省份,则在《意见》中明确表示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分担改革成本。
  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大问题,应该全国一盘棋,需要顶层设计,但各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股权安排、运行机制、选人用人等具体办法上,各企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一刀切”、“一阵风”。只要能达到“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目标,应该允许和鼓励多种探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