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丹回应“僵尸肉假新闻”事件
“僵尸肉”并非媒体的“发明”,虽说不乏标签化意味,但它,却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走私冻肉(包括过期冻肉)的...[详细]
“僵尸肉”并非媒体的“发明”,虽说不乏标签化意味,但它,却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走私冻肉(包括过期冻肉)的...[详细]
在我写的那篇质疑“僵尸肉”被广泛传播后,媒体同行和网友提了很多看法和意见,有褒有贬,我很感谢大家的关注,特别谢谢那些...[详细]
昨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僵尸肉”呈现的新闻伦理和食品伦理问题,应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能只关注新闻伦理而忽视食品伦理,...<详细>
“僵尸肉”真假之争,争的是事实真相,忧的是食品安全。“僵尸肉”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肉龄”,而在于安全,在酷暑中即使一块鲜肉也会在短期内变质,那么“冻肉走私”中食品安全隐患可想而知。<详细>
若相关执法单位能在发现并查处了“毒(坏)食品”后,第一时间让民众知晓,而不是让媒体到处去“打听”,那些不确定的“僵尸肉”报道必然会少得多。只要是过期的肉,四五年也好、几十年也罢,叫“僵尸肉”也好、过...<详细>
新华社6月23日的报道将过期多年的走私冻肉称为“僵尸肉”,并使用了“70后猪蹄”“80后鸡翅”等表述,虽然生动却不够严谨。即便媒体报道存在表达瑕疵,也不能将过期走私冻肉的问题,简化为“僵尸肉”是否存在。<详细>
正因为把目前所有的记者行为看作是接近真相的过程,我认为洪广玉对李丹最初报道的质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以此规则来看李丹与洪广玉的举证责任——他们都是探索真相的新闻记者而不是相关行政部门的责任者,那么...<详细>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热点,这个热点热在,一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食品安全,就是最近炒得非常火的“僵尸肉”报道。也才不会让“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后,还面临僵尸肉事件的尴尬考验而无所作为。<详细>
Copyright (C) 2001-2015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