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系列评论之三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高仁建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革命老区临沂市陷入“环保风暴”,称因环保部督查约谈临沂地方人民政府,当地紧急关停数百家企业,致6万人失业。环保部监察系统相关官员表示,临沂市政府被环保部约谈后,根据新《环保法》关停一些治污未达标企业,其处理方式完全符合法律法规,“于法有据”。(据7月《央视》新闻1+1)
蓝天碧水,青山白云,空气清新,是民众的诉求,然而,治污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各方利益格局。污染企业的停产,限期整改,导致部分工人失业并产生债务危机,引发税收、就业、民生、金融等一系列问题,显然是各级政府和百姓必须承受和面对的。
央视称,铁腕治污,临沂作为样本,环境改善,民众点赞,但企业欠债,工人失业,可谓环保两难。革命老区底子薄弱,环保工作还是以“点刹式”为益,采取“软着陆”的方式更容易让政府、企业和工人都能接受。临沂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凌绫对此回应,如果确实有企业不能够复产,造成企业职工失业的,当地一定会做好再就业工作。并且当地政府已成立金融领导小组,以协调解决企业停产带来的债务危机。
笔者看来,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不能容忍治污的消极,关停污染企业不能手软。治污如刮骨疗毒,肯定痛,但必须治,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健康和经济更好的发展是值得的。与此同时,要妥善解决好民众就业问题和关闭企业的善后难题。把企业的人员处置和债务分解当成头等大事。那些严格按照环保法的要求督促落实到位的、取得环评手续的企业,要及时恢复生产,通过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健康发展。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污染治理中的“临沂样本”,部分企业和下岗职工难,政府也难,但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经济增长再快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治污的初衷不能改,而且刻不容缓。只有在治标上出重拳,治本上下功夫,督查上动真格,惩治上敢碰硬,才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才能让临沂的天更蓝,老区人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