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倩:挂牌之后,将文物保护与修缮提上“快车道”的建议

2015年12月28日 09:53作者:来源:大众网

近几年来,文物保护备受社会重视,但是,不少老建筑、老房子等挂牌之后,遭遇修缮“姗姗来迟”的尴尬困境。文物挂牌之后没了下文,有些住在里面的居民徒生不安,很多老建筑、老房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是亟需直面的难题。以济南为例,济南市纬二路19号的胶济铁路宿舍, 窗户玻璃支离破碎、楼梯水泥掉得斑驳陆离;位于鞭指巷9号院的陈冕状元府,属于省文保单位,但是,房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东华街5号的督城隍庙破败不堪,沦为外地人的租住地,其损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而府城隍庙也是残遗不全,只剩二进院落的大殿。还有多少文物保护处于被“遗孤”状态?老建筑保护何时不再上报纸头条?值得追问与反思。

  近几年来,文物保护备受社会重视,但是,不少老建筑、老房子等挂牌之后,遭遇修缮“姗姗来迟”的尴尬困境。文物挂牌之后没了下文,有些住在里面的居民徒生不安,很多老建筑、老房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是亟需直面的难题。以济南为例,济南市纬二路19号的胶济铁路宿舍, 窗户玻璃支离破碎、楼梯水泥掉得斑驳陆离;位于鞭指巷9号院的陈冕状元府,属于省文保单位,但是,房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东华街5号的督城隍庙破败不堪,沦为外地人的租住地,其损坏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而府城隍庙也是残遗不全,只剩二进院落的大殿。还有多少文物保护处于被“遗孤”状态?老建筑保护何时不再上报纸头条?值得追问与反思。

  相比之下,德国很多地方的文物修缮有时工期拖得很长,赶上财政不景气的年份会挪用其他财政确保修缮到位,这种较真儿与行动力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绝非躺在纸上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体温。对于此问题,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走出“挂牌”的怪圈,让维修真正落地。文物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是看不见的GDP,是看得见的民族记忆,相关部门亟需“动”起来,而不是被动的推进与倒逼。政府应拿出专项资金,多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可考虑探索“政府引导+商业开发”的模式。

  二、提速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老建筑得到及时保护。审批与执行也应简化与提速,现在很多审批项目都加快步伐,实现信息共享,文物修缮也应适应发展新常态,不能将时间总是内耗在等待中,相关部门可适时推出“豁免”政策,让修缮计划提上“快车道”上来。

  当然,为老建筑创建档案,提高保护地位和敬畏意识,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产权复杂、归属不清,可多些现场办公,联合当地居委会与办事处,积极协调督促,做到透明、高效、公开,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这里可借鉴广州的宝贵经验,广州市级财政打造专项资金,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还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对文物保护义务人以及产权人是否履行义务进行监督。

  四、寻找专业的修缮队伍,可通过媒体等平台公开寻找,也可跨省、跨国征集,这些完全能够做到。

  五、完善对老建筑的维修与开发工作,不只是让里面的住户不再担惊受怕,更多的是要提高整体保护水平,发掘历史价值,传承城市文脉。

  六、 一座城市,怎样对待历史,就是怎样对待明天。因为,真正现代化的城市,一定有着文化积淀,有着历史尊重。建议将修缮文物纳入到政绩考核范围,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多的是留住城市文化根脉与精神血脉,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宪永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