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关于对治理交通拥堵的八条建议

2015年12月28日 10:03作者:来源:大众网

当前,交通拥堵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共性问题,省内、国内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交通拥堵已成常态。总结世界治堵得方法,总体上有八个方面的要素:1、有密集宽阔的地面交通网;2、有纵横交错的高架路;3、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线;4、有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5、有有力的经济杠杆手段;6、有高科技的电子征费系统;7、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制约;8、有文明守法的驾驶风气。

  当前,交通拥堵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共性问题,省内、国内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交通拥堵已成常态。总结世界治堵得方法,总体上有八个方面的要素:1、有密集宽阔的地面交通网;2、有纵横交错的高架路;3、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线;4、有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5、有有力的经济杠杆手段;6、有高科技的电子征费系统;7、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制约;8、有文明守法的驾驶风气。

  从济南市的情况看:

  一是还未形成纵横交错的高架路;二是更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线;三是还没有实行全面的有力经济杠杆;四是没有实行高科技的电子征费系统;五是还没有全面养成文明守法的驾驶风气。根据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方法治理拥堵:

  (一)实行机动车总量控制,划定饱有量红线

  现在的交通状况是“政府一家修路,市民百万家买车”,每个城市都有机动车的满负荷量。根据科学计算,一般城市的机动车量应为千人100辆,千人200辆就会出现拥堵现象,现在济南市的中心六区常住人口约434万人,再加外来人口共计约500多万人,正常机动车应在100万辆以下,现在已达到正常值的3倍以上。所以必须适时进行总量控制。

  (二)建立预警机制,适时限购限行

  现在济南市的机动车辆约170万辆,应该进行科学计算和预警,达到多少量交通就会严重拥堵,到多少车就几乎走不动。应该在达到一定饱合数量前进行预警,进行限购或者限号通行。

  (三)多设可变车道,加快左转速度

  可变车道是减少车辆拥堵的一种科学、有效的交通方法,左拐的车辆可增加约一倍的流量,应在有条件的道路如:经七路、历山路等有条件的路段多设一些可变车道。

  (四) 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线路和车辆

  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比较好,为广大市民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距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以新加坡为例,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量的60%。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大容量的车辆,同时增加发车的数量和密度。

  (五)实行经济杠杆,节制购买车辆

  以新加坡为例,国土仅相当于北京市的4.4%,确拥有55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7500人,北京每平方公里1300人,是北京的5—6倍。新加坡要买车先要有“拥车证 ”,国家严控车辆就是50万辆,不能超3%.注册使用就是10年,并采取严格的征税,如1.6 排量税征税相当30万人民币,1.6以上排量相当人民币45万元,还要征45%的进口税。还要再交登记费为市均价格的150%,购车已成为奢侈品。

  (六)实行电子监控,收取拥堵费

  如新加坡96%的车辆有自动收费读卡器,如果建在20—30公里就收费高,如果在40—50公里就收费低。堵住不走了就不断收费。让车辆避开拥堵路。

  (七)城外截流外地车辆, 错时实行绿色进城。

  限制外地大车穿越城区, 高峰时间进入济南车辆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截停, 并在进城道路建立停车场,在高峰期不能进入,可乘坐公交或本市车辆进行接送,非高峰期可以进入。

  (八)大力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形成立体出行。

  我市现在的轨道交通出行率为零,发达国家地铁出行率占比例极大。以日本东京为例,地铁出行占交通量的86%,纽约为54%,巴黎为37%,伦敦为35%,小轿车出行仅为11%。而我市轨道交通出行现在为零,绝大多数是小轿车出行,发展轨道交道刻不容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宪永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