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鑫: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高考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5年12月30日 09:26作者:来源: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进一步就高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两个《决定》精神,针对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进一步就高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两个《决定》精神,针对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高考改革的必要性

  1、科目设置不合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科目改革过于频繁,不仅对中学教学同时对高校选拔新生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的高考改革集中在考试科目的改革上,形成目前以3+X为主的不同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类进行识别和选拔。这一模式的问题是以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评价过于粗疏,难以按照不同类型高校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识别、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

  2、考试内容存在僵化滞后:现行的高考内容,基本是知识水平测试,其特点是考题紧扣“大纲”,以记忆性知识和解题技巧为主,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提高成绩。它引导和强化了中学教育中死记硬背、题海大战之类的应试训练,不仅难以为学生“减负”,也难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录取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高考改革包括考试与招生录取两方面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招生的改革更为关键。近几年,国家在考试方面的改革颇多,但在招生录取方面除实行网上录取及部分高校尝试自主招生外并未有实质性的改革,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甚至惟一依据仍然是高考成绩。招生录取工作对高考成绩的过度依赖,导致考试与招生混为一体,高考实际上变成了招生。实际上,招生与考试应当是分离的,考试是手段,招生是目的,高考成绩只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非惟一尺度。

  导致招生工作对考试成绩过分依赖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缺乏使得考试成绩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才尺度;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录取体制是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发展至今这种体制已相当顽固且操作简便易行,加之受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想在短期内改变这种体制并非易事;招生权力几乎集中在政府手中,高校缺乏自主招生的权力,只能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最终导致“高校招生、高校无声”的奇怪现象。而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又将过多的权力赋予了招生办等学校内部的行政部门,从而又被屡次遭受招生腐败的嫌疑。

  二、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高考改革的几点建议

  1、应当适时探索对高中教育体系进行调整规划,我省可尝试设立“教育特区”:高中教育应当将人格养成、公民素养、文化修养、个性发展等作为重要价值,调整过于注重开展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政府应当敦促高中进行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改变目前高中课程偏、难、繁的状况。高一年级以通识课程为主,并对外语等科目进行社会化考试;高二开始以理科方向、工科方向、文科方向、艺术体育方向、语言方向设置课程组合体系,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供学生自主选择,改变过去文理科简单分类的状况。区分不同方向的课程难度层次,以适应不同人才的个性特点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基础教育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制定高中课程课时与质量标准,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2、应明确国家与省市考试信息公开的内容,规范各级考试部门的行为边界,杜绝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类高考、中考学校和地区分数排名。对泄露全国高考分数的学校或者单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取消单纯依靠分数或升学率对各地区、学校进行考核的办法,对各地和学校的评估以质量监控替代,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唯考试分数评价的现象。

  3、建立起完备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各省市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不定期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指标体系宜分两类,一是激励性指标,如参与公益活动、艺术素养、运动技能、创新技能、学术能力等方面,每次测评确定不同的权重,避免固定化的指标。同时,鼓励社会机构和大学参与激励性评价,以强化从正面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二是惩戒性指标。如违反课程计划只开设高考科目的课程,学生每日体育活动不足一小时节假日加班加点、身体素质未达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未达标等,实行地方和学校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改变“应试教育”日益严重的局面,改变普通高中沦为“大学预科”、“高考补习班”的现状。

  4、建立起与高考制度相对应的高中招生改革方案:高中招生制度既关系到高中自身的发展,又深深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改革,同时由于其与高考密切相关,对高考制度改革发展也存在深刻影响作用。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考改革可以采取三项举措:一是中考改革宜扩大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二是实现高中自主招生(分配名额以外部分),改变地市统一招生考试,教育行政机构只负责监督与控制。三是对本市区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初中名校进行拆分,教师参与流动,对“名校办民校”现象行为进行坚决转制,以保证整个教育秩序的正常运转。

  5、建立起与高考招生改革相适应的综合性配套改革方案:高考招生制度一方涉及各级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基础教育影响很大。对此应当努力做到:

  一是实实在在地推进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综合素养评价,从公民素养、实践能力两方面评价学生。其中,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纪录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二是强化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采用等级评定)而非高考升学率评价高中教学,并作为大学招生的依据之一。

  三是高考实行分类分层考试,分类是指依据理科方向、工科方向、文科方向、艺术体育方向、语言方向课程设计五类考试科目组合。分层是指进行三个层次的难度与方向不同考试:首先允许各类大专院校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单独招生考试,提前录取部分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确定5-10%的名额,以后逐年增加,其次进行普通院校高考招生考试,难度适当降低,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院校录取的主要依据;最后,进行重点大学招生考试前期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可以不再参加这次考试。录取的考生需要通过统一考试和大学自主决定的考试和面试。实行考生与大学双向选择制度。

  四是实行高考社会化的改革,高三学生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即与中学脱钩,高中毕业生的报考、录取均在社区进行,与学校无关,以此避免学校为升学率而极力打造高分学生导致的教育改革政策不落实或仅仅停留在应付阶段。严禁公开或私下公布各地区万人录取率、各地各校考试成绩,违者严肃查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宪永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