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关于推进科学教育进校园,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建议
科普工作搞得好,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在美国,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动手型科学中心和博物馆,每年多达1.35亿人次的观众来科学中心和博物馆参观,比去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观众加在一起还要多。同时,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同时,特别倡导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注重加强科普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在我国,科普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以及教科书存在的局限性等。而把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联系起来,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习效果会有不同凡响的作用。
科普工作搞得好,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在美国,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动手型科学中心和博物馆,每年多达1.35亿人次的观众来科学中心和博物馆参观,比去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观众加在一起还要多。同时,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同时,特别倡导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注重加强科普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在我国,科普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以及教科书存在的局限性等。而把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联系起来,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习效果会有不同凡响的作用。
为此,在全社会倡导创新、呼吁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推进我省科学教育进校园、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可谓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可以用一个科学实验去激发一个孩子的兴趣,甚至改变一个孩子,有可能让他们成长为未来的一个科学家,一个有科学精神的合格公民,这都是对这个社会的贡献。由此,针对我省科学教育进校园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搭建多元信息平台
首先应该搭建在线云平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的讲话中提出,“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这充分说明科普信息化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我省应高度重视科普信息化工作,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搭建起科普信息的在线云平台,构建起科普信息化的网上“四库全书”,可以更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传播科学知识,提升效率,从而抢占主流人群的关注阵地。其次,应该搭建组织与协调平台。通过科协、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搭建科普教育共建共享的平台,实现科普资源分享,为青少年提供基于互联网方式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信息与服务夯实基础。
二、推动形成多元参与体系
首先,省政府建立专项经费,支持各类科普进校园的的专业机构的服务。科协、教育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统筹工作,切实把科普进校园列入议事日程,列入考核体系,推动此项工作在全省开展。其次,鼓励社会组织和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进校园,适当给予激励或表彰,提升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以小的投入引导科普教育活动持续开展。
三、积极构建多元活动载体
通过新颖的科普活动,科普比赛,提升科普进校园的生动性和参与性。首先,建议由科协牵头,协调省内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广泛参与,鼓励场馆与学校结合,提供场地支持和其他活动支持。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专家与科学工作者参与到科普进校园中来。再次,推动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俱乐部或者传播组织建立,可以学校或社团组织为单位,建立各类俱乐部和兴趣社群,以此为依托,推动科普活动的全面开展。
责任编辑:杨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