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专访唐一林
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作为亚洲最大的高档酚醛树脂供应商,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神舟”飞船保温原材料的制造商;从玉米芯中提炼的石墨烯,在我国首次与纺织纤维结合,制造出多款能导热导电、能感知身体异常肿块的内衣;研发出“轻芯钢”新型轨道交通复合材料,打破国外多年垄断,让高铁新材料的国产化再迈进一步……建厂30余年来,这家坐落于章丘刁镇的民营企业,打造了一个“新材料帝国”,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在植物秸秆的开发、研制和综合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对全球有示范意义的成功道路,在全球生物质新材料产业领域形成了“圣泉模式”。
2014年7月28日,“圣泉集团”正式登陆“新三板”,成为全国首家在该板挂牌的股东数量超200人的民营企业,2015年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7.7亿元,引起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这个“新材料帝国”究竟是怎样炼成的?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济南圣泉集团,专访了董事长唐一林。
记者:建厂30多年来,圣泉为什么对新材料的研究情有独钟?
唐一林:创新是圣泉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复合新材料领域是圣泉集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公司着重突出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不断研究和开发产品性能,将原材料和各种添加物混合,不断调整和改进新的性能。
其实,新材料离我们如此之近,一项新材料的成功研发,并且正式进入产业化生产过程,将有可能颠覆整个产业。比如在以玉米芯为主的生物质的研究开发上,圣泉集团可以说不遗余力。前两年,圣泉集团就已经成功地从玉米芯中提炼出了植物纤维,并可以做成布料和服装。但当时没有在这种纤维上找到大的功效,一直搁置未用。直到现在,圣泉集团成功地从玉米芯中提炼出石墨烯,生物质石墨烯开始发挥奇特的功效,我们把生物质石墨烯与纤维复合的新纤维材料命名为“内暖”纤维。
数据显示,加入石墨烯复合的纤维布料,具有低温远红外、杀菌抑菌、防紫外线等功能,下一步,圣泉将大力发展这个产业,目前大概能做到年产3万吨,1万吨销售收入能达到200亿元,这会是个非常大的生产点,未来在山东很可能会带动山东千亿元经济的增长。
记者:圣泉的其他新材料也是这样从实验室进入商业化、产业化阶段的吗?这应该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这种漫长的等待,你着急吗?
唐一林:公司其他新材料的诞生几乎都是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前期科研过程有的长达近10年,即使进入产业化阶段也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尽管如此,圣泉还是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地研发新材料、新产品以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引领行业高端。
作为民营企业,多年来,圣泉集团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始终坚持“用五湖四海的人干五湖四海的事”,每年都拿出千万元专门用于引进人才,给企业换血,招揽四方科技精英,建设企业“智力库”。在薪酬水平设定上,明确提出要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5%左右。
目前,圣泉的新材料“轻芯钢”,已经飞驰在高速列车上。它的应用使得火车的每节车厢减重一吨以上,对于高铁安全提速而言意义深远。该种材料是有酚醛树脂与多种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诞生为我国轨道交通等行业先进复合型材料国产化迈出坚实一步。
酚醛树脂是公司的支柱产业,目前产销量已经进入全球前三这个样一个位置,并且我们的酚醛树脂复合新材料—酚醛空心微球已经用到了“神八”、“神九”、“神十”飞船上,它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耐烧蚀功能,可有效保障返回舱设备和人员安全,下一步有望在宇宙空间站使用。这种隔热材料还创造性地用于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圣泉·安特福”防火保温板,它能够彻底解决“一有火星变火海”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问题,保证居民的居住安全。
此外,环氧树脂、木质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大批新材料的诞生使企业发展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记者:这么多令人惊奇的新材料不断被应用,并带了多个产业的变革,圣泉靠的是什么?
唐一林:用一句话概括,靠的就是激励创新的制度。第一个是创新分配机制——利润分享机制。公司每年固定拿出10%-15%利润作为绩效奖金,让公司的关键人才都能分享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发展成果,真正做到使关键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另外,公司采取分散式的股权结构,让大多数持股的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中。
第二个是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再就业活动奖励。圣泉设立“创新再就业活动奖励”委员会,由公司执行总裁亲自负责这项工作,并成立创新激励办公室负责创新日常管理工作,创新项目奖励金额在1000元-10万元不等,近五年以来,公司累计发放奖金1000余万元,创新真正成为圣泉发展的成功因子。
我感觉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创新”理念上认识不足,动力也不足。很多企业感觉不到创新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成果,但是圣泉集团在不断的创新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做法。大家自觉不自觉地融合到公司的创新文化氛围当中去。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去做,从小的创新积累,才能到重大的创新。比如圣泉集团的石墨烯产品创新,我们坚持不断地在生物质科研开发上做了七年的实践。通过厚积薄发的积累,我们的新产品不断被做出来,直到重大创新的成果实现之后,产生的效果大家可能都不敢相信。因为小创新积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的变化。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科研投入管理机制,促使新项目成果尽快落地,占领行业制高点,公司推出了“科研成果赊买制”并首先在公司医药研究所试行。所谓“科研成果赊买制”,就是新上项目研发前期所有费用全部从公司领取,单独记账,包括人员税收、福利、实验室电暖气、设备折旧费等,等到项目研发成功,拿出成果并量产后,根据应用情况科研团队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收益,持续5-10年。这一举措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获得应有的尊重,最大限度地把全员工作热情都调动起来,使企业员工的命运与企业命运捆绑联系在一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