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保温墙,棉拖下了岗!”

2015-04-17 21:0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做了保温墙,棉拖下了岗!”4月8日,在威海市环翠区古北社区古北一巷15号楼,78岁的周云志大爷指着屋角一堆落灰的棉拖鞋,风趣地告诉记者。当天是威海本供暖季最后一天,周大爷家里的温度计停留在20℃。

  “做保温墙”是居民们的形象说法,官方的说法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在,仅威海热电改造区域内,就有5400多栋楼像这座楼一样,穿上了“棉袄”,受益居民15万户。

  其他城市的节能改造大多是政府出大头、居民出小头,居民积极性受影响。而在威海,热电厂成为改造工程的主力军,居民负担的改造成本降为零。“原先没有单元门的,本单元居民按照住房面积每平方米两元钱的标准集资安装。已有单元门的,居民一分钱不用掏。”古北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爱花告诉记者。

  热电集团补贴上亿元,企业值不值?威海热电集团董事长赵爱国算了这样一笔账:“列入规划的建筑全部改造完毕后,一年可节约煤炭11万吨,节约资金几千万元。随着热能效应的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即可满足供暖需求,今后可以少上热源,而一套新的供暖机组的投资就在2亿多元,省下的就是赚的。”

  来自威海热电集团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5400多栋楼共136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占供热范围内既有居住建筑的80.8%,受益居民15万户,总投资12.4亿元,其中由热电企业负担1.57亿元。

  “由供热企业参与既改投资,规模做得这么大的,在我国北方11省中独一无二。”省墙改建筑节能办顾问总工王德林告诉记者,“威海的机制改革破解了节能改造推进的最大障碍——节能收益分配,带有‘合同能源管理’的色彩,最终达到了企业、居民、社会共赢,形成了良性循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