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的首位,并提出共享发展重要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充分体现了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同时,2020年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也必将成为我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三五”时期,在共享发展中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关键要打好脱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齐头并进的民生“组合拳”,真正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共享发展中突出人民主体地位,首要任务是打好“十三五”脱贫战役,扎扎实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贫困“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十三五”时期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其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补好这块“短板”。据统计,在2010年到2014年的五年间,按照国家新贫困线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近1亿,到2014年末仍有7千余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少数人口的生活仍处在极端贫困当中。为此,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规划要求,将推进扶贫开发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同时,这也充分反映了“十三五”时期将在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基础上着力“补短板”的规划思路。
“十三五”时期脱贫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要求,以增加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落脚点,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从具体措施来看:在组织和政策上,整合各级各方扶贫资源,有效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联动的减贫合力;在财力投入上,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有计划地开展基础设施扶贫,有序开展金融扶贫,为贫困地区摆脱落后面貌提供必要的“硬基础”和“原动力”;在资源投放上,准确识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致贫诱因,选择性提供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支持。在生态扶贫方面,加大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扶贫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在产业扶贫方面,综合研判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潜力,根据当地禀赋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帮扶,注重扶贫产业项目长期收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扶贫产业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能力,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教育扶贫方面,着眼于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及其与其他地区师资的交流,积极发展与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同时遏制当地人才流失。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共享发展中突出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根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团队评估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重点任务实施均进展顺利,其中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3%(2013年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0%(2013年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2013年末);预计到2015年末,“十二五”规划教育主要指标将顺利达成目标值,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确保教育作为关键性的现代化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全体人民特别是教育人口“学有所教”,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发展能力。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进而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而言,就是要进一步扩增和释放教育红利,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教育公平社会和体系完备的终身学习型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强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财政保障、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面向基层、上下联动可持续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供给机制;推动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按照党的五中全会要求,在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普及高中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使人的发展权利在更加优质、公平、普惠的教育中得到保障;创新国民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招生制度、质量评价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构建充分就业型社会
在共享发展中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构建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中国国家治理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中国,解决好就业这一重大问题的压力,直接来自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但同时也恰恰造就了中国扩大就业的国家治理奇迹。“十二五”时期,我国用4年时间(2011年-2014年)就提前完成了整个“十二五”时期新增4500万城镇就业的规划目标,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类型更趋多元;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以服务业为首的现代就业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就业对于经济增长、国民增收、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发展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内需拉动、创业拉动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城镇化发展、老龄产业等兴起将提供大量新增就业岗位。从挑战来看,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力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又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区域转移的趋势,就业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激发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将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健全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使就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结构升级协调推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形成劳动者各具其能、各有其岗,用人机构岗得其人、人尽其才的良性就业局面。
具体来说,首先,要围绕创业这一就业新增长点打造“创业型社会”,下大力气改善创业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业服务机制和创业保险体系,降低创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使“十三五”时期成为创业“黄金期”。其次,加快完善就业相关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协调,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再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终身化、普及化,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做好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自身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最后,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在共享发展中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评估结果表明,到2014年底,“十二五”规划社会保障类指标提前完成和进展超过规划目标值的指标占到了该类指标总数的91%,完成情况非常出色:从保障水平和保障机制来看,城乡社会保障绝对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平均保障标准相对差距从2011年以来逐步缩小;从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规模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支出占各级公共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10%以上,公共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基金额度逐年加大,社会保险基金重要性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补助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贡献水平有所提高,公共财政在发挥“兜底”作用方面注重城乡均等,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承担起更大责任。可以说,中国已经成功编织起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数量最多、保障类型比较完整、保障水平较好地满足受保障群体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网络,真正实现了“社会保护的新跃进”,为建设健康中国、幸福中国,为全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加速老龄化、人口流动性增强、相关体制性障碍造成路径依赖等挑战。为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应坚持“城乡一体,提高质量,健全体系,促进公平”的基本思路,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任务有:从内部制度优化和内外部制度协同两方面入手,强化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工作;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做好全民参保、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普及、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法定医保承担医疗费用跨省结算等工作,同步推进与社会保障发展密切相关的配套改革;坚持法治先行,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坚持贯彻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社会保障方针,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逐步完善保障类型,突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功能;夯实社会保障资金基础,做好职工养老保费缴纳激励机制完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努力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本届党中央领导制定的首个国家发展五年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相信经过五年的共享发展,到2020年“十三五”期末,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将提高至新的水平,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人民主体地位也将在发展成果的共享中进一步得到突出和保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