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科技论坛第19期-鱿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论坛暨鱿鱼产业联盟大会即将召开

2015-09-10 11:0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2015年9月24-25日,第19 期泰山科技论坛将在蓬莱 市华玺大酒店举行。本次论坛活动由山东省科协、齐鲁晚报、大众日报社大众网联合主办,烟台市科学技术协会,烟台生物工程学会承办。 

本期论坛主题为跟踪国际前沿,研讨发展对策,突破行业瓶颈,推进产业联盟,发展远洋渔业,旨在共话鱿鱼产业发展大计,振兴海洋经济,论坛的主要内容为(1) 新型鱿鱼捕捞船舶建造、鱿鱼捕捞技术创新和远洋渔业发展(2) 鱿鱼深加工生产关键技术培训与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研发 (3) 鱿鱼产品营养价值、质量安全保障控制与预警(4) 鱿鱼仓储、物流与电商市场拓展5) 鱿鱼产业创新联盟发展战略。来自鱿鱼捕捞、加工、销售等整个行业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部分科技爱好者等预计100人将参加此次论坛活动。

 

本期论坛面向对本期内容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提供免费参加名额 5 名,有意者可拨打 18353569566电话向承办方进行预约,我们将按照报名先后顺序进行安排。

报告主讲人介绍:

周德庆,52岁,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食品与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黄渤海海洋食品研发中心主任。其它兼职有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导师、青岛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兼职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分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实验室技术评审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学科委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委员,第十五届青岛市人大代表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多年来,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余部,主编《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疫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与HACCP应用指南》和《水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案例》三本专著,副主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原理、方法和应用》和《水产品安全性》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公益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平台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2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

    薛长湖,50岁,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2006-2010)。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科技部水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海参分会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等。主要学术成就: 在20多年的科学研究中,主持完成了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5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收录

论文70余篇,论文累计被引用230余次(据2009年1月查新结果);主编学术著作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鉴定省级技术成果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第一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9,第一位)。在鱿鱼蛋白质利用、鱿鱼加工贮藏过程中甲醛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鱿鱼副产物高效利用、海参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海参质量标准体系、海参功效成分结构解析与营养功能研究成果丰硕。

林洪, 53岁,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社会兼职主要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食品科学与工程成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3届生命科学部评审组专家、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业专家工作组成员、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国家鲆蝶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科学家。自1984年以来从事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在海产品过敏原纯化与检测、渔药药残留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食品风险分析与食品标准制修订等食品安全领域;对虾蛋白质、甲壳多糖等水产加工等研究领域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李八方, 61岁,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食品与制品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九五”以来,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博士点面上基金课题1项,均为项目主持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00-2-25-3);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本人主持完成的“羊栖菜降血糖保健食品的研究”,其产品已获卫生部批准,取得了文号(卫食健字(2001)第0038号);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报并受理专利6项。

    励建荣, 50岁,渤海大学食品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杭州澳医保灵有限公司工程师(1989-1992);浙江工商大学讲师(1992)、副教授 (1995)、教授(1999)、博士生

导师(2003),食品工程研究所副所长(1993-1998)、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1998-2003)、校长助理兼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03-2011);2011年4月起任渤海大学副校长兼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国际食品工程协会(ISFE)执委、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认证的食品科学家(CFS)、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Journal of Food Safety、Food Engineering Reviews、《中国食品学报》、《现代食品科技》、《中国粮油学报》、《水产学报》、《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等十余个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牟伟丽,蓬莱汇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牟伟丽同志从事水产品加工行业二十多年,为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聘为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二届 肉、禽、水产制品国家评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先进科技工作者、第八届山东发明创业奖一等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牟伟丽同志在产品和加工工艺创新、设备技术创新以及冷库存储技术等方面成绩显著,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创新奖5项。在牟总的带领下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李来好,51岁,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学会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

全与水产标准化等工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8本。1998年获得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文明职工,2001年获得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广东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2003年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2004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岗位排头兵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文明职工标兵,2008年获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先进工作者和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2006-2008年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09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文明职工标兵。

论坛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周德庆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李八方教授、林洪教授、薛长湖教授、渤海大学励建荣教授、蓬莱汇洋食品有限公司牟伟丽总经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来好研究员等7名水产行业专家分别作题为鱿鱼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现状及前景展望、鱿鱼脂质与营养健康、鱿鱼及其加工制品渔药残留的检出与控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 鱿鱼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新技术、鱿鱼市场销售网络及渠道分布发展前景、鱿鱼加工与综合利用的主题报告,届时报告将在山东省科协官方网站进行视频直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曾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