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天晴,风光清润,正是夏日济南。
这雨有些急,来得干脆利落,然而就在骤雨与劲风的交替中,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济南,也在提速换挡的“骤雨”中奋力爬坡。前方,是收获的季节秋天。
企业求新之道,映射城市发展之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天,我们不妨停下脚步,听一听6家企业的创新故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1、追求卓越
一片树林中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少有人走的路》
面前的这个白色小精灵,浑身散发出迷人的科技气质。它老练地顺着磁条路慢条斯理地走着,到了信息采集点停下来,大眼睛对着那些设备聚精会神地观察一番然后拍摄,又从容地走向下一个地点……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能智能”)的员工说,它的学名叫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今年10岁了。在电力机器人的大家庭中,这个“小伙子”可是superstar。如今,它的265个“小伙伴”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变电站,不怕烈日高温、狂风暴雨,代替人工完成了80%的工作。
机器人,被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鲁能智能的电力机器人研发之路,讲述的是一个“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时针拨回到2001年,山东电力研究院设立鲁能智能,开展电力机器人研究。那时,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从无到有,从零开始,艰辛曲折,极富挑战。”鲁能智能总经理慕世友用了简短的16字作总结。
创新还是模仿,是任何企业都绕不开的问题。鲁能智能选择走坚定的自主创新道路。他们也曾到日本一家研制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公司考察,想买些工具学习。结果对方多少钱都不卖,连他们靠近参观的要求也拒绝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研发人员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了:核心技术领域内,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可走。
可这终究是道“世界级的难题”,研发人员多次陷入“山穷水尽”,先后攻克导航定位、设备图像模式识别、自动充电等技术难题。直到2005年,首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才走进长清变电站。
在鲁能智能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斌眼中,这个小家伙样子有点丑,还很“淘气”,表现不稳定。当时,为了节省调试时间,他们5个人住进离变电站两公里远的乡村养老院,晚上经常干到半夜,再打着手电筒回来。“很多新想法就是在这条乡间土路上迸出来的。”他们另辟蹊径,在机器人巡视的路径上布上磁条,让机器人循着轨迹走;还大胆采用“云台”技术,让“云台”的脖子根据需要转动起来。当年10月,在国网“红旗站”验收时,这台机器人表现很出色。
长清变电站试运行成功的良好效应开始发酵。进入2007年3月,山东电力机器人实验室升格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目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已研发到了第5代产品。它的“本领”更强了,即使遭遇狂风暴雨、积雪厚度达到5厘米也能照常工作,无线传输距离更是达到了10公里。它的“颜值”也很高,实现了高科技和艺术范儿的完美融合,先后拿到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和中国专利奖外观专利金奖。
这个白色小精灵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除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还有在电线上爬的,个个能干。配网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检测机器人、线路巡检无人机等系列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整体水平国际领先。
“在机器人行业,我们最懂电力;在电力行业,我们最懂机器人。”作为电力特种机器人行业的领创者,鲁能智能有足够底气。其崛起得益于对行业的深度挖掘,技术本身越过产业临界点以后,就是一马平川。去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企业要追求卓越,还要到国际舞台与巨头一较高下。这一次,鲁能智能选择靠标准来抢占话语权。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郭锐说,目前正在推进电力机器人标准的国际化工作,让中国制造的电力机器人走向世界。
2、唯快不破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
2013年12月17日的北京天寒地冻。下午5点多,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张明会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拿到了卡培他滨片的正式生产批件。这意味着齐鲁制药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该国际一线抗癌药物的企业。
他来不及和同事庆贺,赶回办事处将批件传回济南。在济南翘首等待的市场人员,连夜印刷宣传资料和招标文件,生产人员马上印刷包装材料,进行产品包装、入库、装车。第二天,国内首个卡培他滨片被迅速运往各地的临床医院。
“虽然同一天获得批准,但齐鲁制药卡培他滨片的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提前了40个小时。”回忆起那紧张的一幕,张明会原本松弛的双手不自觉攥起了拳。他深知,这个药凝聚了数千名员工6年的心血,一秒钟都不能耽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是武林高手一招制敌的故事。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协管部部长李霞说,科技创新比拼的也是速度。你跟在别人后面跑,投入再多也没有用。“每一个新药的研发都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充满惊心动魄。”
拿卡培他滨片来说,这是罗氏公司原研的一种具有靶向作用的化疗药物,是结直肠癌、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中国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因为该药价格昂贵,齐鲁制药早在2008年即立项研制质优价廉的国产药品。“从立项到拿临床批件,进行临床研究,再到申报生产、批准生产、拿批号、上市,前后用了6年时间,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中间一个环节做不好将前功尽弃。”李霞神情突然严肃起来。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而齐鲁制药在这方面向来是舍得花钱的。药物研究院是他们的创新发动机。记者在研究院5楼看到,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综合分析室里,设备价值七八百万元。“同行都羡慕我们有世界一流的设备和研究条件。”张明会笑着说,“生物所的仪器更值钱,得有几个亿,我有时和研究人员开玩笑,你们可都是千万富翁啊。”
创新需要真金白银。多年来,齐鲁制药年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5%—8%,仅2014年研发投入就将近6亿元。在研发上“土豪”十足的齐鲁制药,现在的办公楼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陈旧老建筑。他们一门心思搞研发,心无旁骛做创新。“做药很折磨人,也很有成就感。一个人一辈子也做不了几个药啊。”张明会的话道出了科技人员的情怀。
30多年的光荣与梦想,齐鲁制药为济南企业树立了标杆。企业完成了由转让到自主研发、由仿制到创新、由制造产品到制定标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而创新成果由此产生了“裂变”效应,在高端产品领域开拓出一片“蓝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瑞白、巨和粒是国内“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第一品牌,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在研重组单抗类等生物技术药物19项。2000年以来,获新药证书75个、生产批件157个;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授权82项。
2015年2月7日,齐鲁制药新春联欢会现场,很多职工激动地哭了。过去一年,齐鲁制药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百亿级企业,成为山东百亿级医药领军企业、济南市首家过百亿的民营企业。
3、颠覆创新
你问我对产品的直觉从哪里来,这最终得由你的品位来决定。—————苹果CEO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星辉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伟红至今还记得,第一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出口德国时的场景。那是2013年的3月,一向坚强的她哭了。“既激动又自豪。”她笑着说。身后是开足马力的星辉生产车间。
她说,制造离不开品位二字,先有“品”才有“位”。身为制造业者,做好产品是天职。因为懂得,所以舍得。从2006年开始,星辉投入全部力量做技术研发。“足足3年时间,我们1分钱市场都没做,就认准一件事——埋头搞研发。”到目前为止,星辉仅在研发上的投入近3000万元,并已申请72项专利。
星辉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非金属五轴数控机床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不仅做到了国内老大,更是把产品卖到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德国和意大利的设备已近百套。
在蒋伟红看来,星辉创新之路牢牢把握了两个“紧跟”:一是紧跟国际市场,二是紧跟市场需求。这让其数控加工设备既高大上,也非常接地气。她发现,原来家具制作周期一般为30天到45天,其中很大因素是企业生产需要多套设备,而这些设备自带软件互不兼容,在设计及工序前后衔接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大量人力。
找到了“痛点”,机会来了。2012年,星辉又开发了一套“聪明”的软件——CV软件:既可以做门店设计,又可以生成二维码指挥生产线上的各种机器,实现了生产的无缝衔接。从设计到生产只需两三个小时,星辉的板式家具自动生产线靠创新,颠覆了传统家具制造行业。
前不久,蒋伟红到昆山一家具生产商走访时惊奇地发现,这家企业竟然没有一个有家具行业经验的人,老板甚至连原材料板材都不懂。他们从星辉买了两三套设备外加一条生产线,整个环节全部靠机器控制,一年做了4000万元的营业额。这让蒋伟红很是振奋:“我们的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人力,而且它打破了这个行业传统要依赖人和经验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勇敢进入。”
星辉的颠覆式创新,改变了家具制作这个已沿袭几千年的传统行业。而在高新区,得象为采暖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得象副总工程师孙洪磊自言“幸运”,因为他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快速崛起。实际上,得象正颠覆着传统采暖市场,而背后的力量来自创新。
得象碳晶电暖产品的突出特点是“六维舒暖”,包括速暖、匀暖、阳光暖、保健暖、智控暖、长效暖六大特点。单一个“匀暖”,就经过了两年的精雕细琢。如何把传统采暖产品变成墙暖产品?得象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散热不均的问题。“原来的材料分子呈纤维状,长短丝交错,导致发热不均匀。我们进行球磨处理,先把材料变成颗粒状,又在表面加了惰性气体,使其性能更稳定,最终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达98%,消灭了传统散热面板盲区。”孙洪磊介绍,得象“逐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2年7月,得象制定的《碳晶电热板标准》对外发布,这是国内唯一的碳晶行业标准。去年11月,得象美国分公司DESHINE成立。这头国内碳晶采暖行业的“领头象”,能在国际市场刮起中国风吗?未来值得期待。
4、以小博大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就像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音乐人汪峰《怒放的生命》
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虽不如大型企业,但在创新领域及激发活力等方面并不逊色。无论张健还是杨华的创业经历,说的都是年轻创客敢想敢做、以小博大的故事。他们渴望超越平凡的梦想和行动,蕴藏着创新的力量。
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机器人ABB都会感到纳闷儿,明明是几乎已经没有悬念的生意,怎么就被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企业给截了和?
“我们开始并不知道竞争对手居然是ABB。”在位于高新区的诚创大厦,谈起两年前的那一仗,翼菲自动化CEO张健语气平静。当时,有客户需要一台药品分拣机器人,翼菲销售去谈的时候,才知道ABB也想接这个订单。想赢的话,翼菲必须抢占先机。“我们抓紧时间提前完成了一台机器,然后把工程师放到现场。在ABB还没来得及反应时,翼菲的机器已经在线上跑起来了。”
虽然那次客户只有一台的采购量,但翼菲却因此完成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仿佛童话里老鼠凭借敏捷和智慧最终战胜了狮子,带着生动的传奇色彩。翼菲的逆袭,靠的是扎实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家由4名80后创办的企业,已是国内顶尖的并联机器人制造商。他们正在以更高效率把产品变得更丰富。以前翼菲做一个产品需要6到9个月,而现在基本上3个月就能完成。
看中他们快速迭代创新的能力和机器人市场发展的巨大前景,7月21日,翼菲得到包括英飞尼迪、数元创投、常春藤资本等在内的投资大鳄青睐,获1800万元融资。
曾投资过上海百事通、汉庭酒店、华数传媒等公司的常春藤资本合伙人魏锋现场不吝赞美之词:“后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济南这几个年轻人给了我希望和信心。”
当张健的并联机器人崭露头角时,1980年出生的杨华开始了人生第三次创业。他开过影楼,干过驾校,攒下第一桶金。2013年,他拿着全部积蓄,和85后张维强一起,成立了华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传统投影机镜头受距离制约很大,他们认准投影市场大有可为,想做一款短焦光学镜头,用最短距离投影最大画面。
2013年8月,他们研发的第一款产品镜头模具出了问题,代工厂在深圳。为了“明志”,杨华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硬座到深圳,准备研发成功了坐飞机飞回来。他在深圳的厂子里呆了一个多月,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杨华无比沮丧,第一次研发就这样失败了,100多万元也花光了。
上帝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杨华不想放弃。华亚光电后来搬到鑫茂国家级孵化器,鑫茂齐鲁科技城注资100万元助其发展。到了12月,另一款镜头即研发成功。“我们的产品在技术质量上可完全代替原装进口,价格是其一半。”杨华自豪地说,他们已申请短焦镜头等6项自主知识产权。
在华亚光电多媒体测试室,工作人员正对镜头和激光投影设备调试测试:在50厘米距离处投影,一面墙上立即呈现100吋画面,随后播放出电影。杨华说,这是公司第一代激光智慧无屏电视,处于测试阶段,外壳方案还在设计,最近将要上市了。“这个电视采用激光光源,能耗只有液晶电视一半。只需一面墙,无需屏幕,市民花低价就能看家庭影院。”
杨华很崇拜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我们的目标是做电视行业中的小米,掀起电视行业的革命。”对这家只有8个年轻人的公司来说,这个梦想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在颠覆式创新层出不穷的移动互联时代,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