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一带一路”看海南 2015年全国网络媒体海南行专题》
6月25日,“一带一路看海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来到澄迈海南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参观采访。(南海网记者秦彦摄)
6月25日,“一带一路看海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来到澄迈海南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参观采访。(南海网记者秦彦摄)
6月25日,“一带一路看海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来到澄迈海南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参观采访。(南海网记者秦彦摄)
南海网澄迈6月2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周静泊)香蕉杆、甘蔗渣、市政污泥、禽畜粪污……这些城市乡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运到位于澄迈的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处理后,就能变成清洁能源供出租车、公交车和社会车辆使用。6月25日,“一带一路看海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来到澄迈海南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亲眼见证了变废为宝的详细过程。
海南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是中国科技部和瑞典能源署于2008年签署的中瑞生物能源合作示范项目,2009年3月,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参照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林雪平等城市的清洁公交模式,在澄迈利用海南特有的地理和丰富生物质资源优势,以当地各类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车用沼气,作为城市公交车及出租车的燃料,从而建立覆盖全海南岛的新能源沼气公交系统。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计划在海南全岛18个市县建设20座沼气工厂,预计年产车用沼气2亿立方米。
在废物利用的同时,车用沼气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了解,该项目可带动各方面直接投资30亿元,年工农业总产值约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0个,增加政府税收2亿左右。
据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学忠介绍,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建设,每天可以处理500吨混合有机垃圾,包括禽畜粪污、市政污泥、香蕉秆、甘蔗渣等废物,通过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每天可产出3万Nm3车用沼气及100吨有机固、液态肥料的规模,可满足250辆公交车或750多辆出租车的燃料需求,替代汽柴油约8600吨/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58万吨/年,减少PM2.5排放6.4万吨/年。另外,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沼渣沼液还可以反哺当地生态农业建设,大大节约化肥施用量。
“我们公司还计划投资6亿元人民币,在海口新建三座特大型车用沼气工厂,并配套加气站9座、有机肥料工厂2座及一个原料种植基地。”刘学忠说:“现在正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选址等工作,预计能在2017年底建成,届时将在海口形成日产12万Nm3车用沼气的供气量,全面向海口市公交车及出租车供气,基本满足公交和出租车新能源化的要求。”“类似这样的新能源项目我在其他地方还没怎么见过,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园区内的安全设施做得很好。希望以后这种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普及开来,应该多鼓励、扶持这类企业发展。”国际在线记者靳松说。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