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锦苗绣织出黎苗人家幸福生活锦图

2015-06-26 15:27:00来源:南海网作者:黄丹

  点击进入《“一带一路”看海南 2015年全国网络媒体海南行专题》

  南海网琼中6月2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开头所描绘的这幅生活画卷多有意境,而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的琼中农村地区,依然真实存在。午后农闲之时,农妇就化身“织女”,织黎锦、绣苗绣,在一针一线中,不仅织出了幸福的生活画面,还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海南黎苗文化。

  夏天午后的琼中什寒村,太阳仍然很烈,一般下午时间,海南的农民是不下地干活的,不过,女人们可闲不住。这不,你看,陈家的媳妇儿铺一张凉席坐在院子里,两腿撑开踏脚棍,怀里放着卷经棍,手里拿着挑花刀,正一根一根地数着线,琢磨着下一步怎么织,卷经棍上卷了已经织好的部分,甘工鸟和大力神的图案告诉你,她正在织的是黎锦。

  黎锦是海南岛原住民黎族的民间织锦,是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

  什寒村是一个黎族、苗族聚居的村委会,黎族织锦,苗族绣花,在过去,村里的女人们大多都会一点织绣技艺。近几十年来,由于年轻人不乐意学习传统技艺,黎锦苗绣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威胁。

  2003年开始,为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就业局、文体局、县妇联等单位陆续联合举办黎锦苗绣培训班,组织黎苗地区的妇女们学习织绣技艺。目的是在抢救这些珍贵的黎苗传统文化的同时,能让当地的村民学到一门技艺。

  没想到,随着近几年琼中“奔格内”(黎话:到这里)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农村妇女们学到的织绣技艺竟“歪打正着”地为她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像这样一块我们苗族妇女用的头巾,比手帕大一点,可以卖400元!”什寒村村民李雪娇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都想着带些最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回去,黎锦苗绣是最受欢迎的,所以,她们之前闲着没事做的黎锦苗绣,无意中竟给自家也能带来一些收入,改善了一下生活。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何丕杰告诉记者,琼中现在每年大约会组织10个班次的培训班,目前全县学会织绣技艺的妇女超过3000人,其中有100余人学会了纺染织绣全套技艺。一个比较熟练的织女,利用农闲时间,每年能织5、6套筒裙加上衣,卖价好的话,可以卖上万元,对于国定贫困县的农村家庭来说,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海南的黎苗民族文化璀璨夺目,保护传承黎苗文化,政府还采取了不少措施。“农村是琼中黎苗文化的主阵地,围绕乡村大舞台入手,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黎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琼中文体局局长龙朝雄说。

  2012年以来,琼中投入5000万元开展“乡村大舞台”项目建设,创建30个民族文化示范村、组成136支黎苗传统文艺表演队和310支健身舞蹈队。夜幕降临,村民就在乡村大舞台排练黎族歌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打架斗殴、民事纠纷的情况,还传承了黎苗歌舞文化,一举多得。

  近3年来,全县群众创作歌曲、舞蹈、器乐曲、书籍等黎族苗族文化精品100多个。“琼中黎族民歌”“冬呤咖”“黎族传统婚俗”等10项精品分别列入省级非遗、国家级非遗目录。琼中编排创作的《走村歌》《打柴舞》等舞蹈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喜迎“十八大”专题节目录制播出。2014年5月,县民歌展演团和农民文艺队伍代表海南省赴黑龙江参加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演出,原生态黎苗歌舞《迎亲舞》等作品深受好评。

  目前,琼中初步形成了县城大型综合文体设施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设施标准化和乡村综合文体活动场所等服务常态化的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基础植根百姓,文化艺术特色鲜明,为深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了有效保障。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