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乡村建设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全面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又富又美琼中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4年以来,琼中县加快推动城乡发展步伐,创新乡村发展新模式,首批确定5个乡镇18个村庄纳入富美乡村示范建设竞赛,将通过建设力争实现村庄好环境、好生态的“外在美”和村民生活宽裕、社会文明和谐的“内在美”,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学的富美乡村样板村。
产业富民与美村富民完美结合
美丽乡村之富,富在生活、富在口袋、富在产业。2014年琼中县各示范村创新经营体制,着力构建“美丽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产业发展作为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坚持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提升绿色农业和做优绿色工业,形成了“美村”与“富民”互促共进的局面,催生了一大批美丽产业。据统计,去年前三季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15.6%。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中平镇中平村委会深湴村采访时看到,村庄的环境整治改造后,放眼过去,村子屋顶、墙壁都呈现赏心悦目的整洁。槟榔树下铁丝网围成的鸡舍里,成群土鸡争相啄食,和谐、恬静的田园风光在此显现。
“县政府对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大,每只土鸡苗10元,县里补贴8元,村民家只出2元,村民发展经济很有信心!”中平委会书记兼主任邓运江自豪地说,“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村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组织,完善了"一组两会"、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及相关制度,促进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民风淳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黄、赌、毒、封建迷信、盗窃"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中平镇宣传委员吴庆莲介绍说,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琼中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的共建原则,支持鼓励多种投入建设模式,特别是各类支农政策、项目和资金,优先向富美乡村建设倾斜。2013年县扶贫办投入资金8.4万元,全镇完成发放山鸡苗10500只,打造深湴、新民村小组山鸡养殖示范点,2014年再投入资金3.2万元,发放山鸡苗4000只。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琼中县在巩固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结合各试点村庄土地资源、环境、气候和民族习俗等优势,找准定位,引导农民发展“短、平、快”特色生态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模式。2014年,琼中县引进海溢水产、金掌农业等泥鳅养殖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3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共280亩;引进牙挽种鸡场项目,已入栏种鸡6000多只。
琼中县还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实施“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灵活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化。除了琼中绿橙、橡胶、槟榔等支柱产业外,种桑养蚕、养蜂、铁皮石斛等也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新民村李东平是琼中第一个种桑养蚕和育蚕苗的农民。他告诉记者,2006年,家里人均年收入才800元,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当时,他觉得种桑养蚕投入少,见效快,于是2006年11月种了4亩桑树,2007年5月养了第一批蚕,虽然技术不熟,但纯收入仍有近万元,这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之后,他连续扩种桑田,去年扩种到了25亩,年纯收入8万元。在富美乡村建设中,李东平得到了政府资金上的支持,他建了小蚕共育室,向村民供应蚕苗,利用制种后的蚕茧加工蚕丝被,产品供不应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