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些不回家过年的故事

2015-02-24 22:43: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过年回家,家里老人除了关心自己孩子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之外,他们也关心邻居家的孩子有没有回家过年。在老人间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当自己孩子没有回家时,老人怅然地说出“没”这个字之后,也会替孩子说出没回家的理由,比较常见的是“孩子太忙”、“来回折腾不方便”等说辞。这让我想起《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获得者梁植在演讲《回家》中的一个观点——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

  编者按:今年是大众网连续第6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2015年春节期间,大众网记者将拿起手中的笔,端起相机、摄像机,深入城市、乡村、厂矿企业、车站码头等基层岗位,采访工人、农民、普通市民,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社情民意,记录祖国的变化,书写普通小人物的感人故事,体验基层群众所需所求,全面展示基层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展现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生动景象,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节日状态,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新春走基层(83) 

  春节,那些不回家过年的故事

  时间:2015年2月24日

  地点:山东济南

  记者:贾志丽

  过年回家,家里老人除了关心自己孩子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之外,他们也关心邻居家的孩子有没有回家过年。在老人间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当自己孩子没有回家时,老人怅然地说出“没”这个字之后,也会替孩子说出没回家的理由,比较常见的是“孩子太忙”、“来回折腾不方便”等说辞。这让我想起《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获得者梁植在演讲《回家》中的一个观点——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

  这两年,我身边有不少没回家过年的亲戚、朋友或邻居。他们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我发现,无论是天之骄子还是他乡草根,都有一颗向往回家的心。

  一:主人公:崔维强 男 27岁 济南商河人

  不回家的理由:写毕业论文 为找工作做准备

  小崔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研三研究生,由于在年前被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录取并要求年后正月初十去实习,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他毅然决定不回家过年,打算在实习前把毕业论文初稿写完,以便年后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工作中。他说,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父母以及三个姐姐全家出动给他做思想工作,迫于无奈,他果断关机。

  大年初五,他在朋友圈发了八个字“既然选择,无需后悔”。看他在线,趁机和他聊天。对他的举动也有几许不解,他说,这是一个“毕业狗”怀着的一份最单纯的想法,只想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他说,大年三十,一个人握着笔杆敲着键盘在空荡荡的教学楼度过了自己的27岁。当问他有没有照片留念时,他调侃说:“画面太美,没好意思拍。”看他状态有所缓和,正打算和他调侃一番,这时对话框跳出一行字:事实上,我也不想存着这份回忆……

  二:主人公:叶泽 男 31岁 湖北天门人

  不回家的理由:父母离乡团聚 老人逆向过年

  受“老家条件落后”、“年轻人假期较短”、“家乡保暖设施受限”等因素的影响,近年,在春节期间老人“逆向迁徙”到子女家过节已成为一种常态。由于在春节期间要值班,家乡是湖北天门,在济南成家立业的叶泽一家今年就选择了“老人逆向过年”的方式。

  (叶泽望向家的方向)

  叶泽说,回老家要坐12个多小时的火车,今年被安排年初三值班,恰好是假期的中间,来回跑实在太折腾,选择老人逆向过年实属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可以解决一家团聚的问题。叶泽说,由于工作原因,已经有好几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这几年在外闯荡,平时对家乡没有太多感触,但逢年过节,都会想到家乡的小路,想到家乡的一砖一瓦。当问他是否想回家过年时,他沉思了一会儿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常年在外,最期待的还是回家过年。”

  后记:与小崔、叶泽认识多年,在印象中,他们都是不屈服于传统的人。在传统观念较强烈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一直不理解他们不回家的举动,我曾下意识地认为,“家乡”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地方,当深入聊天后才发现,在他们心底,家乡是心里的归宿,犹如叶泽所说,家乡给的那种踏实的感觉,谁都给予不了。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