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扶贫记(1)蒙山深处的一场“迁徙”

2016-10-09 08:4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冉 王宗阳 亓翔 刘琛

  编者按: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用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是山东三年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山东制定了再减120万人的脱贫目标。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从5月份开始,大众网记者陆续深入山东临沂、菏泽、德州、聊城等地,走进大山、走进农田,走进农户、走进厂棚…… 近距离感知山东扶贫的“超常规举措”“过硬办法”。

  即日起,大众网推出系列全媒体纪实报道——丙申扶贫记,用最真实的镜头和语言,记录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记录山东正在进行的这场脱贫攻坚战。

  丙申扶贫记(1)

  蒙山深处的一场“迁徙”

  策划/李冉 文图/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视频/大众网记者 亓翔 刘琛

  

  崔家沟山路崎岖,过去村民生活很不方便。(记者 王宗阳 摄)

  

  2015年12月底,524户村民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干净明亮的新社区中。(记者 王宗阳 摄)

  

  崔家沟旧址。(记者 王宗阳 摄)

  

  村民们有了自己的购物中心、卫生站、活动室……他们说自己“不敢相信”。(记者 王宗阳 摄)

  

  虽然搬进了新社区,但崔家沟的村民时常也会回来看看,山上有金银花,他们会晒干了换钱。(记者 王宗阳 摄)

  

  村支部书记曹厚海站在旧村拆迁的废墟上,想象着未来这里建起林果、茶园、中药材、生态休闲与养殖等特色园区,成为村里致富的“摇钱树”。(记者 王宗阳 摄)

  初夏的骄阳烘烤着蒙山深处一个叫崔家沟的小山村。“现在想想,还像做梦。”52岁的村支书曹厚海走到山顶,瞅瞅空无一人的旧村,又望向远处的“新村”,心生感叹。

  这一刻,他的眼中浮现出的是半年前的那一幕:2015年12月30日,临沂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的1670名村民敲锣打鼓,从祖辈居住的深山,搬进了15公里外,镇驻地的滨河社区。过去,这个山村面临行路难、吃水难、上学就业难、找媳妇难、就医难“五大难”,年轻人待不下去纷纷“逃离”。   现在,这一切都变了:他们住上了现代化的小区,超市、卫生所、休闲广场一应俱全。过去,村民守着山里的薄田,是靠天吃饭。现在土地流转了,村民拿租金,还能就近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块。

  这个看似有些“梦幻”的故事,得从2014年费县谋划的一场“搬迁大计”说起。

  走不出来的“桃花源”

  走在临沂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的山路上,像在“冒险”。说是冒险并非夸张——这是个位于蒙山深处海拔460多米的小山村,进出村子只有一条危险的盘山小路。山路三四米宽,不少地方已经破损,又陡又窄不说,还没有护栏且遍布着急弯。稍有不慎,便有坠崖之虞。

  聊起交通不便这个事,村党支部书记曹厚海有一肚子苦水。他说,村里的路一直不好,大人小孩都跟着遭殃。因为村里没有小学,孩子们上学要走六七公里的山路。而山上路不好,有5公里左右的山路是急弯陡坡,过去每年都会出事故,很危险。

  就在半年多前,年届六旬的村民焦健美几乎天天为此事发愁。她的家住在山上,老人每天要4点钟起床给孙子做饭,等孙子吃饱饭后,他再带着小家伙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天都要赶早上在7点前把孙子送到学校。

  这路有多难走?她说了个故事:曾经,她接孙子放学时在路边“捡”到过一个孩子,原因是孩子放学回家要走2小时山路,小孩实在太累了,趴在路边的草上一下睡着了。

  除了走不出来,村民喝水也是一大难题。雨水多时还好说,若是天旱的时候,村里只靠一口小井养活人,村民们要一盆盆地往家里舀水喝。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崔家沟山民坚韧的品格。有村民戏谑道:“俺崔家沟的山里种着桃树,外人进不来,里面人出不去,因为这儿就是桃花源。”

  古人向往桃花源是为了趋避战乱,在现代社会,“桃花源”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村里都是山地,种点啥都只能靠天吃饭。最近这些年,年轻人跑出去一大半,我们上了岁数的更没了盼头,不搬走日子可咋过?”曹厚海跺了跺脚,无奈地说。

  压在村民身上的“五座山”

  这样的日子,就像村口的那棵老柳树,年轮一圈一圈地绕,却绕不出这片贫瘠的大山。村民们想过改变,可行路难、吃水难、上学就业难、找媳妇难、就医难这“五大难”的现实,磨平了他们的心气儿,还让村里总出“怪事”。

  村民们说,因为路难走,有的老人都快20年没下山赶过集了。大人不敢让小孩乱吃东西,尤其是带核的果子,卡到嗓子甚至都能丢了性命。过去,村里就曾有个一岁多的男孩误吞了桂圆,因为山路不通车,还没送下山人就没了。

  村民郭圣荣今年60岁。山中岁月,六十年如一日,她太了解村里的“难”。由于交通不便,她地里种的花生玉米没有车来拉,只能她找人挑。平均一人两亩的薄田,抛去成本一年到头白忙活,剩不下几百块钱。生活上,她走不出去,没法赶集买东西,吃的东西就靠自己种自己养,做饭也得上山砍柴。

  多年来,“五大难”如同五座大山,压得村民透不过气来。村支书曹厚海坦言,在没有搬迁前,村民近一半的人都“逃”出去了。

  “他们年轻人可以出去打工,只剩下我们年龄大的在家种地。我其实早就想搬了,但是没钱啊。我在山上实在是过够了,一辈子出不来,有啥出息。”郭圣荣说。

  搬出大山,一路坎坷

  2014年初,事情有了转机。年初,临沂费县展开山区村扶贫工作,做出大胆决策,对崔家沟村这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搬迁扶贫工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工作。村支书曹后海在村里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当时他激动地摔了茶杯,脱口而出:“搬!”

  可是,当几名村干部冷静下来后,他们意识到,想让村民“搬得出”,首先要打消他们的顾虑啊。中国人历来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让许多在山里住了一辈子的农民“上楼”,他们肯吗?

  硬着头皮也要上。在曹厚海手机里,存有900名村民的电话。从2014年1月初,他便挨个入户找村民做工作,启动了“百日动员大会”。他对村民说,山里已经有超过30%的房屋闲置了,很多村民都“逃”出去了,这样下去,总有一天祖宗留下的村子会变成“鬼村”。与其村民自谋出路,不如老少爷们团结一心,搬迁到镇驻地的新社区。当时,大伙不敢相信:“在山里,穷是穷,孬好守着几亩薄田糊口。真要出去了,住上楼房却没地了,吃啥?”

  这正是搬迁的命门所在,村、镇、县也都有考虑。早在2014年县里决定要建新社区时,朱田镇就在“密谋”另一项计划——在新社区同步培育服装纺织、商贸物流、板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不用往外跑。

  这个消息犹如一针强心剂,让乡亲们“蠢蠢欲动”。村里威信高的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族长举手赞成。村里又多次开村民大会,把搬迁事宜全部公开,每一户都到场参加,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超过90%的村民签字同意搬迁。

  2014年7月4日,在朱田镇驻地建设的滨河社区破土动工。然而,村民们看到施工进度慢,心里没了底,对搬迁又开始了动摇。

  “既然要搬,那就是破釜沉舟,不回头了!”2014年8月15日,村支部书记曹厚海与另外5名村干部,带头砸烂了自家的房子,住进了工地的板房,村民们被这一幕感染了,也纷纷“自断后路”。2014年11月,工地上的板房达到了60套,许多村民也住了进来。

  2015年5月,在村民和工人们的努力下,滨河社区6号与7号楼正式建成。虽然还未装修,但80户村民难掩激动之情,直接住了进来。过去,对搬迁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一下看到了甜头。

  就这样,崔佳沟村一边拆迁一边搬迁,在蒙山深处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迁徙”。

  贫困“摘帽”,未来还要一起富

  费县扶贫办主任乔善富对大众网记者介绍说,在让贫困村整体搬迁的同时,朱田镇还同步建设了服装产业园区和保利物流园区,目前服装产业园区已有多家服装厂投产,保利物流园区正在紧张施工。另外,附近的梁邱镇也在驻地规划建设了占地300亩的板材加工园区。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都为山村农民变小区居民做好了就业安置的准备。

  “走出大山,住上新房。有活干,能脱贫,再致富。这对俺们来说,比听村干部啥道理都管用哩!”村民郭圣荣抱着小孙子,一脸欢喜。

  滨河社区中共有16栋住宅楼,分别有125平方米、110平方米、80平方米和70平方米4种户型。村支书曹厚海告诉大众网记者说,按照土地增减挂政策,搬迁后的旧村腾出了443亩土地,国家给与了9000万元的新社区建设资金。新社区中,4层以下的房子是1100元每平米,5层是960元每平米,加上村里的补贴,村民每家的购房款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

  此外,过去村里的40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按照平均1人2亩地来算,一年每人的流转费用就是1200元。而村民们住上楼房不用再种地,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家门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很大,只要肯出力,月收入都在2000元上下,脱离山东省定的年收入3372元贫困线彻底不是问题。

  乔善富说,如今崔家沟人早已不满足脱贫“摘帽”,而是要一起致富。现在,妇女们在社区周边实现了灵活就业,曹厚海又带着全村300多名劳动力回到崔家沟原址,按照“一轴双核两带八区”的规划,对搬迁后的1万余亩土地实施区域整体产业开发。许多贫瘠的土地被开垦成家庭农场,土地还是村集体的,由本村村民经营。目前,崔佳沟村已经规划了林果、茶园、中药材、生态休闲与养殖等特色园区,未来将成为崔家沟村致富的“摇钱树”。

  精准扶贫,关键在扶“智”

  崔家沟村的整体搬迁是费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3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之一,费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6.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谈到扶贫攻坚战的感受乔善富说,精准扶贫,关键在扶“智”。比如崔家沟这样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地区,费县大力实施易地搬迁。这里的扶“智”便是“挪穷窝”——通过搬迁,让村民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改变生活的,可以找到致富方法,从而自断穷根实现根本性脱贫。

  经过摸底排查,费县共有6个乡镇16个村2818户9513人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其中贫困户1191户3459人。崔家沟、北王庄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临沂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易地整体搬迁扶贫试点,项目涉及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梁邱镇北王庄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总面积17297亩,耕地面积7533亩,涉及群众990户3248人,其中贫困户335户898人。项目启动以来,费县也是按照扶“智”的思路,同步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建”,让贫困户找到致富抓手。

  除了搬迁扶贫外,费县还重点实施了产业扶贫、政策兜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工程,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产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达到了51.7万,占到山东省贫困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习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曾深情地说:“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如今,临沂市委、市政府也把脱贫攻坚定义为坚决打赢的“新时期孟良崮战役”,力争每年脱贫20万人以上,誓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 教育部: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教育部: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jpg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详细]

    03-05 22-03中国新闻网
  • 广东梅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周章新被"双开"

    日前,经广东省委同意,广东省纪委对梅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周章新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周章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详细]

    03-06 10-03东方网
  • 成都惊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船棺墓群 出土青铜器异常精美

    棺木.png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场领队王天佑介绍,M154号墓坑深2.3米,船棺长6.1米,宽1米,棺内出土器物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王天佑告诉记者,墓群年代跨度200多年,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晚期,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详细]

    03-06 08-03新华社
  • 退休员工校园中纠正不文明现象27年 获称小飞侠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河北地质大学,提起“小飞侠”,可以说,尽人皆知。“小飞侠”并不小,也不是做学生工作的教职员工,而是一名现年83岁的退休志愿者,名叫张杰。[详细]

    03-06 08-03央广网
  • 韩国"倒朴""挺朴"民众"打擂台" (组图)

    随着韩国宪法法院有关总统弹劾案宣判在即,韩国支持和反对弹劾总统朴槿惠的民众4日再次分别在首尔举行大规模集会。随着韩国宪法法院有关总统弹劾案宣判在即,韩国支持和反对弹劾总统朴槿惠的民众4日再次分别在首尔举行大规模集会。[详细]

    03-06 10-03中国青年网
  • 自动驾驶加小型无人机:日本拟实现物流无人化

    据日媒报道,为了实现人工智能(AI)的产业化,日本政府近日决定,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利用AI大幅提高制造业、物流、医疗和护理行业效率的构想。为了在特区迅速推进采用自动驾驶和小型无人机的试验,将增加可暂时取消限制的条款等。[详细]

    03-06 10-03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