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34年 王金鉴献身基层赢得百姓口碑

2016-11-28 08:17:00 来源: 潍坊新闻网 作者: 刘燕

潍坊新闻网11月28日讯 他生前是一名乡镇卫生院院长,34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全部精力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去年8月,他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把年仅50岁的生命定格在呕心沥血的岗位上;他的事迹感动了一座城,在告别仪式上,4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泣不成声——他,就是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党支部书记、院长王金鉴。11月16日、17日,记者采访了王金鉴的妻子、同事,听他们讲述王金鉴的感人故事。

妻子讲述

长年忙碌很少回家

11月16日,初冬时节,寒风萧瑟。在诸城市卫计局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王金鉴的妻子迟永萍。她低着头,神色沉重。“来了。”见到记者一行人到来,她抬起头打了声招呼。

迟永萍手里拿着几张王金鉴生前的照片,有夫妻二人的工作照、结婚照,有父女俩的合影,还有一家三口的全家福,这是王金鉴留给妻子和女儿仅有的礼物。“金鉴工作忙,很少带我和女儿出去玩,一家三口的合影特别少。”迟永萍说。

王金鉴的去世给妻子留下了无限伤痛,回忆起往事,她不禁泪流满面。“金鉴没干院长前,爱好很广泛,喜欢跳舞、弹吉他,后来工作忙就放下了。”迟永萍说,王金鉴16岁时到程戈庄卫生院工作,在那里做了20年药剂师,双手如秤,抓药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人送外号“黄金手”。从2001年起,他先后在桃园、辛兴、百尺河和龙都4个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

“他刚上辛兴卫生院时,十天半个月不回家,那年冬天格外冷,我买不上煤,孩子就在被窝里写作业。”迟永萍说,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盼着他回家,结果他又有事不能回,“那时埋怨丈夫眼里只有工作,根本没有我们娘俩。”

“永萍,等我把医院弄好了,我抽空带你出去转转。”王金鉴曾不止一次对妻子说,可直到去世也没有兑现承诺。有一年迟永萍生病,王金鉴因为工作,一直没有照顾她,直到那年除夕才回家。“我看到他的头发白了,衣服皱巴巴的,像逃荒回来的,特别心疼,也舍不得埋怨他了。”迟永萍说,只要王金鉴愿意,她会在背后好好支持他。

逢年过节,也难见王金鉴的身影,为此没少遭娘家人的埋怨,为迟永萍嫁给这样的人觉得不值。“我嫁给他时就图他心地善良,嫁给这样的人我一点也不后悔。”迟永萍说。

住院不忘取经学习

龙都卫生院病房楼竣工后,王金鉴回家的频率高了起来,迟永萍也看到了过日子的希望。然而,日积月累、废寝忘食的工作,使王金鉴积劳成疾。2014年11月,他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王金鉴向医院请了半个月的假到上海治病。住院期间,他还不忘了解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琢磨人家哪里值得学习。临上手术室了,他还拿着手机拍医院的宣传画,完全忘了自己是个重病患者。

回到诸城后,王金鉴执意要住在龙都卫生院治疗。“金鉴说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医院里,只有看着自己的医院,心里才踏实。”执拗不过的迟永萍只好顺从了丈夫的意愿。

住院期间,王金鉴还关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改革,身体一有起色,就向主管领导说说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建议能为新医改提供一些借鉴。在弥留之际,王金鉴对前来看望他的同事说:“假如上天再给我十年时间,我会让我的人生更完美。”

“我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辈子值了,只是对闺女有亏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病床上,王金鉴和迟永萍说着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歉疚。

2015年6月份,王金鉴的女儿参加完高考,他忍受着病痛一直在等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女儿考上大学了,他却没有等到。2015年8月,王金鉴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0岁。

“他去世前说,他是一名党员,死后能盖上党旗就知足了。”迟永萍说。

在诸城,王金鉴的去世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告别仪式上,4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泪洒棺前,泣不成声。

去世后,王金鉴被潍坊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追授为先进工作者,被评为诸城好人、潍坊好人、山东好人、中国好人。

同事回忆

借钱发全职工工资

张金霞是诸城市辛兴卫生院的内科主任,与王金鉴共事五年。张金霞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王金鉴时的场景。“2003年冬天,我第一次见王院长是在医院的门诊上。”张金霞说,王金鉴其貌不扬,穿着灰色旧夹克,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土”。

张金霞回忆道,第一次职工见面会上,王金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真诚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只要我们一起踏踏实实地干,就能保证大家伙都吃上饭”。就是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对当时不景气、看病条件差的卫生院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让张金霞和同事们惊喜的是,王金鉴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东取西借凑了4万元钱,发全了职工们的工资,让大家的心开始热乎起来,也有了干劲。

王金鉴接手后,还面临着一个大难题——因资金不足而烂尾的门诊楼。他争取上级支持一部分,自筹一部分,把盖楼的钱凑够了。为节省成本,大到钢筋水泥小到螺丝钉,他都亲自去买,就像自家盖房子一样,蹲守在工地上,“鞋上满是水泥渣子,衣服上净是油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建筑工人。”张金霞说,就这样硬是把门诊楼盖了起来。

王金鉴一边盖楼,一边想办法改变职工精神面貌,聘请专家坐诊、带教,派本院医生出去进修,医疗水平一跃进入诸城市农村卫生院前列。医院慢慢有了起色,成了镇上群众看病的第一选择,病号多的时候,床位都不够用,外地也有打听着来辛兴看病的。

“王院长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他生前一直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张金霞现在还记得王金鉴在太阳底下晒馒头的情景,“他将馒头切片摆在日光下,制成馒头干,吃饭时用水一泡,吃着咸菜就是一顿饭。”

在单位,王金鉴有一辆“专车”,但他却把车让了出来,作为卫生院的班车,接送职工、患者。

病人故事

跟着院长足迹治病

在诸城市百尺河卫生院的门诊楼上,竖着两句话“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每次王金鉴调动,总是有以前的病人追随他的脚步,特意到他新任职的卫生院就医,“病号跟着院长走的故事”在多个卫生院传为佳话。

刘淑臻是诸城市辛兴镇山东村伤残军人,部队复原后定期到镇卫生院诊疗。2003年11月,初到辛兴卫生院任院长的王金鉴无意中了解到,已70岁的刘淑臻是复员军人,腿在战争中受伤截肢,而子女都不在身边,每次住院只有老伴照顾。王金鉴便每天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经常掏钱给两位老人买饭、帮他们打水。

有次王金鉴要外出培训三天,他怕老人外出不方便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就给了同事100元钱为老人买了两箱子大碗面放在病房里,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再后来,老人不光看病找他,换假肢找他,家里有难题了也找他。

2009年6月,王金鉴调到百尺河卫生院,刘淑臻跟到百尺河卫生院看病住院。2009年12月,王金鉴调到龙都卫生院,老人又跟到了龙都卫生院。

2007年,一位病人家属在辛兴卫生院门诊拿药时,将身上仅有的120元钱丢了,心疼地在门诊上大哭大叫。王金鉴问清什么事后,从自己兜里掏出了120元钱,塞给了病人家属说:“快别哭了,先拿着钱去买药吧。”

这样的事,熟悉他的人都习以为常。只要碰到困难病人或孤寡老人钱不够了,王金鉴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曾有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到百尺河卫生院看病,王金鉴让伙房每天免费把饭送到病人面前,他天天到老人床前嘘寒问暖。老人常常激动地说:“就是亲儿子也少有这样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北京法院一周执行到位近14亿:查封一架飞机(图)

    11.png

    委托航空公司管理一架湾流G-450公务机,却拖欠费用数千万元被起诉。在当事人申请并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执行法官赶赴首都机场,依法对这架飞机进行保全查封,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详细]

    11-29 08-11中国经济网
  • 向每一个“三十万分之一”致敬

    从南昌城楼枪炮声中诞生的人民军队,不论经历怎样的风云变幻,使命是确定的和不可更改的,那就是赢得战争。脱下军装固然不舍,但军改关系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大局;军人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含泪支持军改。[详细]

    11-29 09-11中国青年网
  • 南宁公交车变流动曝光台 “载”162名老赖曝光一个月

    未命名_副本.jpg

    南宁公交车变曝光台 “载”162名老赖曝光一个月[详细]

    11-28 07-11中国新闻网
  • 细数昨日国考的两宗“最”:史上最严,史上最难

    11月27日,国家公务员招录笔试在全国同步进行,全国近150万考生角逐2.7万余个岗位。与往年相比,今年国考有两宗“最”:史上最严,世上最难。不仅有明确的严惩机制,考试现场也“严把关口”,在2017年度国考考场内,除了配备监考老师,每间教室还有360度无死角的监...[详细]

    11-28 15-11大众网
  • 福岛核事故处理费用翻倍 日媒:恐加剧民众负担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估算的数据显示,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处理费用将超过2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3万亿元),为原先预估的11万亿日元的近两倍。对于事故处理费用,日本政府在赔偿与去污方面预备了9万亿交付国债代为偿付,然后向东电及其他...[详细]

    11-29 09-11中国新闻网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发生两起枪击事件

    (记者张朋辉)美国路易斯安那州27日发生两起枪击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11人受伤。27日凌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新奥尔良市也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详细]

    11-29 09-11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