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磊
师彬说,患者来到医院,大多心里忐忑,将病因、病情、治疗方案给患者分析一遍,患者听明白了,才会踏实地配合治疗。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师彬通过检查,准确地说出了患者年轻时的身体状况和目前的病症感受,这位患者连连说:“师院长,你真神了。”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大众网济南5月4日讯(记者 王磊 马俊骥 王长坤)医患之间,一方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者,一方是对治愈有着高期望值的患者,本应成为携手抗击病魔的战友,却屡屡陷入互不信任甚至势同水火的境地。但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记者看到的是医者对患者亲人般的关怀,患者对医者的高度信任,透过该院院长师彬的视角,记者从“舍得”之间看到了一位医者对患者的人文情怀,从“成败”之间看到了他对职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并由此带来和谐的医患关系、蓬勃发展中的中医事业。
结合CT片的情况,师彬给患者仔细检查,事无巨细地了解患者的身体感受和日常健康情况。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舍与得
在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有一所名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的中医骨科医院,这家医院因不做手术就能神奇地解除颈椎、腰椎病痛为人们所熟知,每天都有许多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4月15日,在该院二楼的中医骨伤科门诊室里,像往常一样,该院院长师彬在患者和徒弟们十几人的包围中,聚精会神地看着患者陈兰(化名)的脊椎影像片子。
“腰间盘这里问题比较严重,你这是长期干体力活劳损造成的。”师彬一边给陈兰分析病情,一边询问她的近况。今年59岁的陈兰是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的一位村民,5年前她曾找师彬看过病,当时陈兰因脊柱变形背部疼痛,几乎丧失了劳动力,而且她本身有严重的胃病,不能吃药。听村里人说,济南有位医生能正骨,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好她的病,而且花钱少。陈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师彬的门诊,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果然能继续下地干活了。
5年后,因为腰疼再发陈兰又想起了师彬。“能治的话现在就帮我安排吧,我想当天赶回去,明天地里还有活儿。”陈兰像老朋友一样“任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师彬笑着答应了,他叫来了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破例为陈兰安排了“上午推拿、正骨,下午刃针”的治疗方案,将原本需要两天的治疗方案加急缩短为一天。站在一旁的记者有些不解,既不是亲戚朋友,也没提前预约,为啥要这样“破例”?“农民不容易。”师彬说,长清到济南有50多公里的路,这位患者从村里到镇上,再从镇上坐车到区里,才能坐上到济南的公交车,来一趟不容易,而且多跑一次也多一部分路费。
当天下午4点,师彬亲自给陈兰进行了的刺血和后续的拔罐治疗,20多根刃针熟练地在其腰部的点位上迅速插入、拔出,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经过治疗后,陈兰说感觉腰部疼痛明显缓解了。这时,徒弟孙医生来问治疗费该收多少钱,师彬悄悄地竖起了一根指头。陈兰最后只缴了100元,而如果按照正常收费,她今天的这一系列治疗需要缴400元费用。
“得让穷人看得起病,有舍才有得,病人也是一种资源,况且除了体力及技术付出以外,我们的治疗成本很低,有让利空间。”师彬说,正骨手法治疗一次收费300元,而且不是一次治疗就能治愈,许多颈椎、腰椎病患者都是常年从事体力劳动导致劳损造成的,如果给他们按正常的标准收费,将把许多穷人挡在医院门外。
多年来,给贫穷的自费病人免费提供正骨手法治疗,成为师彬和同事们一直坚持的一个惯例。在师彬看来,让更多穷人看得起病的同时,他和同事们也收获了更多的病人和病例。现在,每天专程到门诊找师彬诊治的患者有100多位,他所在的科室也由最初的1间房3个床位,发展到了现在的两层楼60多个床位,光他本人累计接诊并留下病例的患者人次已达40余万,遍布全国各地。
师彬认为,医生创造出的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有患者的健康,还有将手法和经验传承下去,带出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所以,在给患者诊疗时,师彬总是言传身教,细细讲解。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师彬对所带团队的医生进行讲解,并用笔标记出针灸的穴位。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医者眼中的匠与家
“这个病号是摔了后,常年卧床,整个脊椎都有问题,得住院系统治疗。她和家属商量后,你指导她办手续。”4月15日下午临近下班时,师彬给同事孙士飞交代完一位济南患者的治疗安排后,又接着去给旁边一个病床上的患者做正骨。
两年前,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的硕士孙士飞,从老师和学长那里得知师彬的三维平衡正脊技术和其团队的名气后,从东北来到山东跟随师彬学习。像孙士飞一样,现在师彬所带领两个院区(包括无影山院区)的50多人医生团队里,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学习其独特的正骨技术来的。
从20年前带第一个学生,到后来每年100多位来科室进修、培训的学生,师彬团队已经培养了全国各地500多位熟练掌握正骨技术的中医, 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达100余人,现在都是医院的骨干。
不先让患者做各种西医式的物理检查,师彬的诊疗看上去“费时费力”。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描述,或者抬动患者的双腿双臂,或者扳动患者的腰肩,询问患者感受,细致地了解患者消化如何、头晕不晕、活动疼不疼等等,据此准确地判断病因,并因病施方,往往是“手到病除”。在孙士飞等医生们看来,他们的老师善于在诊疗实践中毫无保留地教他们“真本事”,特别在核心“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传授方面更是丝毫没有保留。为了锻炼团队做针灸推拿所需的力量和气感,每天早上6点左右,师彬会带着大家一起打太极。
“有时候周六周日有预约的病人,我们院长也要来坐诊,几乎每个病人他都要亲自看一遍。”该科室的护士小李对记者说。与很多医院的知名专家一周只坐诊两三天不同,师彬的坐诊时间为周一到周日几乎全天候。
“我细细地检查,仔细地问,仔细地讲,对于年轻医生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快点进步,受益的患者就更多了。”师彬说,作为一名医生和学科带头人,最重要的不仅是将患者的病治好。他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将他掌握的这些中医正骨手法和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医师,带出一个高水平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宗旨在医院的每一个部位都清晰可见:潜心医术,只为骨道。
除了培养“接班人”,师彬还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致力于颈肩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相关疾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诊疗水平要想实现质的突破,关键靠科研创新去提升。” 师彬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医者要有敢于成‘家’的志向。一名医生如果仅停留在治好病人层面,那他只是一个优秀的医学“匠”,但如果要想成为医学“家”,需要将日常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为医学理论,在相关专业学科的科研创新上有所突破。
近年来,师彬先后在《中国针灸杂志》、《中国药房杂志》、《山东医药杂志》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以师彬为首或为主的科研团队已完成医学研究课题十几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其中,以师彬为首创新研发出的《“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的临床研究》和《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方活血膏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于200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柔肝健脾汤对骨质疏松症 BGP、PYD 指标的影响》于2011年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随着这些科研成果被师彬和同事们转化为临床实践,医生们在中医骨伤科治疗颈椎腰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症和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救治方面,其医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得到了明显提升。
几乎每个到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被师彬亲自诊疗。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90%患者不用手术
“头还晕不?”“不晕了,现在轻快多了。很好,感谢!”4月15日下午,一位因颈椎病导致经常头晕的患者陈先生,在经过师彬的正骨和针灸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减轻。陈先生说,之前到其它医院看过多次,打针吃药折腾了半年后,症状仍然没有好转,本来想去某大医院做手术,但没想到来这里“咔咔”地被医生掰了几下,竟然顿时轻快多了。
一听“手术”二字,师彬立即拍拍这位患者的肩膀严肃地说,像他这类颈椎、腰椎等脊源性疾病,一般都是适应症,可用非手术治疗;仅有10%的人需要手术,一定不能盲目地求“断根”而去过度治疗。
“简、便、廉、验”,在采访中,师彬多次强调中医的这四个特点。特别是其中的“廉”,讲求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师彬举例说,治疗颈椎、腰椎等同样的一个疾病,中医疗法平均花费仅需几千元,但许多西医外科病人的平均住院花费竟高达数万元。以某三甲医院的骨关节科为例,其1年仅换关节的手术就达千余台。如果中医能治的病,选择了西医,不仅对患者来说,高额的费用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手术过程及其前后需要消耗的医疗器材、药品等,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在师彬所撰写的《三维平衡正脊技术》一书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描述:无论颈椎还是腰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并非全部脊源性疾病的关键,而是组织损伤后的表现及人体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保护性代偿反应(简称适应症),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摆正椎骨的位置,是一种治根治本的方法。三维平衡正脊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正脊达到脊椎的物理平衡,激发人体本身具备的巨大的修复能力,辅以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减轻或是基本根除病灶。
“如果当初转行去干外科,拿的工资比现在不止是高出几倍的问题。”师彬说,除了自己的中医情节,通过发展三维平衡正脊这项技术,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为更多病人省钱,为社会节约资源,是支撑他抵住诱惑、坚持钻研的信念。师彬说,中医讲究系统性和辩证性,对慢性病的治疗和调节最有优势。例如,关节疾病、哮喘、心脏病等都能通过中药调节获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治未病和未病先防方面,中医的优势更是西医无法替代的。
诚如所言,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推拿、正骨和针灸等无药疗法为特色的“绿色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民众的欢迎,就连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逐渐重视。
来到门诊处,喝上几口水,顾不上坐下休息,师彬就换上隔离衣开始接诊。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一个人体脊柱模型一个CT片阅片机,师彬的办公桌和其他医生无异,在门诊处的角落里。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一车锦旗背后的坚守
“以前家人有过看病难的经历,上学后便立志当一名医生。”谈起自己如何与中医结缘,师彬说,如果当初学医是为了家人,但后来专攻中医正骨则多半是因为一次神奇的经历。虽然大学专业是中医内科,但在一次治疗中,师彬从患者那里听说了中医正骨的神奇,并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即便是在20多年后,说起自己用中医正骨法治疗的第一位患者,师彬仍有些激动.“当时人是抬着来的,我用正骨手法做了旋转复位后,患者就能自己走着回去了。”正是这种中医的神奇,激励着师彬从此钻研了下去。
“那时已经不是单纯因为神奇而去学习中医了,我当时想自己还需不断提高技术,坚持走下去。”师彬说,暂时的困难并没有阻碍他对中医的持续探索,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1999年,他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攻读针灸推拿专业。在研究生期间,师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主编了《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新疗法》一书。毕业后,他来到了山东省医科院附属医院工作,继续坚持对中医正骨的钻研。
在研究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对脊柱三维平衡问题的专业知识,师彬又遇到了新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2006年7月,师彬考取了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学习,师彬将传统的中医正骨手法与生物力学原理等进行有机结合,2009年,他成功独创了的三维平衡正脊技术,受到同行们的称赞。2012年,师彬所带领的山东省颈肩腰腿痛医院中医骨伤科,被评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2015年,师彬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至少有5000万至1亿人深受颈椎病或腰椎病折磨。而师彬创新研发的三维平衡正脊技术对由此引发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根治的疗效。
对于这种神奇的疗效,记者从其门诊四周的挂满锦旗的墙上,找到了印证。这些送锦旗的患者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既有山东的,也有其他省份的;既有政府官员,也有普通百姓。据一位患者说,最近一次医院搬家,师彬和同事们把收到的400多面锦旗装了满满一大车,这些锦旗搬运过程中甚至引来众多路人围观,成了当天济南经十路上一道风景。
师彬说,三维平衡正脊技术突破了传统中医正骨的理论局限,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中医筋骨归位理论、脊柱力学平衡理论和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为一体,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其中不仅对每一种不同的手法进行了详细分类,而且对手法操作要领进行了详细地分类梳理和量化。同时,根据病变特点辩证和辨病结合,择优选用针灸、推拿、阻滞、针刀、刃针、三维电脑牵引床和理疗等手段,在治疗上更加精准。
在师彬看来,三维平衡正脊技术的出现虽没有像屠呦呦获得诺比尔奖那么轰动,但对于中医正骨传统疗法来说,也算得上是一场“创新革命”。特别是在当下中医科学性屡受质疑的背景下,《“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的临床研究》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是中医走向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具有科学性的最好证明。
师彬结合人体脊柱模型,对照CT片向患者讲解病变原因,分析症状,提出诊疗方案,患者们多是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师彬细细分析CT片,对几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心中有数。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马俊骥 摄
让患者享受治疗
“片子上显示的问题很清楚了,没必要再做其它检查,两周能治好,跟你一起来的那位老先生得20多天。”4月15日下午,两位江苏沛县的腰腿病患者专程来找师彬看病,师彬在详细询问和诊断病情后,当场列出了详细的治疗周期和方案。
除了济南本地的患者,来找师彬的患者中不乏从省外远道赶来的。有些患者显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几位患者“经验丰富”地将包放在门诊的理疗床上,他们笑着对记者说,占上了床位才算真正“占上了师院长”,这种排队方式着实让记者吃惊不小。
在观察师彬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与许多医院的医生不同,在初诊时,他会将每位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周期、费用以及愈后康复的情况,都详细告知对方。特别是在告知患者一个明确的治疗周期方面,师彬要求科室里其他医生也这么做,希望对医生们也起到自我加压的作用。
师彬说,患者来到医院,心里都是忐忑的,他们最关心的是病情怎样、该怎么治、多长时间能治好、要花多少钱,如果医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把问题讲清楚了,患者心里就有底了,原本紧张的心情也就放松了。
在门诊室东侧的治疗区,师彬跟每位患者都能聊上几句,并且能准确说出每个人不同的病情。师彬说,自己有个习惯,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他都记在脑子里。他认为,这样既便于跟患者交流,又会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增加信任感。
一位德州的患者说,来这里治疗就像去健身房,没有医院的那种压抑感,师院长就像一个朋友,一边跟病人聊着,一边就把治疗做完了,那种恐惧和痛苦的经历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特别是治疗完后的全身轻松,感觉很享受。
记者了解到,师彬管理的这家医院,几乎没做过广告,但病人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日本、韩国等,其中80%的病人都是靠患者间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
在病房里,师彬总是微笑着与每一位患者交流。师彬说,医疗技术和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总是有限的,但患者对医生的预期是不断提高的。同时,因为医学本身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性很强的特点,普通患者与医生之间天然地存在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称,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会导致双方认识上的偏差,随之矛盾出现,医患之间的小船自然说翻就翻。如何缓解这两者间的矛盾,建立和谐医患的关系,沟通很重要。
师彬常常告诉他的学生们,中医讲求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作为医者一定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医生不能只关注疾病以及相关的各种生理指标和数据,也要关注人。医生的人文关怀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从而使自身成为治疗的重要组成。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师彬说,100多年前,美国医生特鲁多墓碑上的这句墓志铭被同行们视为医学人文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金玉良言,同时也给了他很多启发。师彬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正是因为医学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医生们更要常常去帮助患者,特别是其中那些穷人。如何让患者更好地享受诊疗的过程,将是他和同事们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
“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同样是在100多年前,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威廉?奥斯勒也曾用类似的话表达了他对医学与人文不可分割关系的认识。而他的这句话,被另一位医者钟南山在一篇名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的发言中重点引用。
记者发现,像师彬和钟南山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倡导回归医学的人文精神,也正是他们的仁心和仁术让医学和医院变得越来越亲切和温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磊
当日,在2016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半决赛四个阶段比赛结束后,中国选手丁俊晖以17比11战胜苏格兰选手麦克马努斯,成为历史上首位进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选手。当日,在2016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半决赛四个阶段比赛结束后,中国选手丁俊晖以17比11战胜苏格兰选手麦克马努斯,历...[详细]
今年4月以来,在各省的人事调整中,有4名“70后”被任命或提名为地市级政府一把手。仕途最为复杂的是潜江市市长黄剑雄,他早年先后在福建省计委经济研究所、漳州市委政研室经济科、厦门市委办公厅工作,后来进入国台办工作3年担任至秘书局副局长,2009年到湖北咸宁...[详细]
民警提醒:停车时驾驶员要将手刹刹住,尤其在坡道上一定要将手刹拉好。若一定要把车停在坡道上,可稍打方向停放,手动挡车在斜坡带挡停车,停车后在轮子下垫石块等阻挡物,防止溜车。[详细]
近日,马来西亚的两位少年在泳池边嬉闹时,发生惨剧:一名少年A站在泳池边,另一个少年B抱着A用力往后翻,想把A以后空翻的形式扔进泳池中,不料,少年B的头重重的撞在了泳池边上,当场断颈而死。[详细]
作为二战经典照片之一的《星条旗插上硫磺岛》早已为广为人知,这张照片曾被美国摄影机构评价为“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双方在硫磺岛展开激烈交锋,美联社随军记者罗森塔尔于1945年2月记录了美军陆战队士兵攻占硫磺岛主峰后将国...[详细]
日前在法国拍摄的一则视频中,一名男子狼吞虎咽的吃掉1000只活蚯蚓。(网页截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3日报道,日前在法国拍摄的一则视频中,一名男子狼吞虎咽的吃掉1000只活蚯蚓,并喝啤酒将蚯蚓冲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