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玥姣
摘要:“什么是社会主义”一直是备受社会主义理论家关注和探索,但又没有统一准确答案的理论难题。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发展阶段、制度形态和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无法离开的三个维度,它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优越性的体现,更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的现代化提供了深刻经验教训。
关键词: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制度形态 价值精神
社会主义一词的使用范围颇为广泛,既可指资本主义到高级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也能表示为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思潮,还有如国家发展形态在内的其他诸多含义。外延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规律性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无论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亦或生态社会主义、亚非拉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的某一或全部思想流派,还是代表与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国家体制形态,对它的理解都有着共通相近之处,展现着某些共同内核实质。
同时,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完成《乌托邦》的创作,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再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最后到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自20世纪70、80年代开启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完成了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地区到全球革新的转变。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虽贯穿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00年的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却也是一向难以破解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曾在指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也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历时无疑证明:对社会主义概念的解析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对社会主义有清晰客观的认识,我们才能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通过发展阶段、制度形态和价值精神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也能对社会主义的概念及其界定有新的认识。
社会主义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共产主义,反而是由资本主义向高级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经历的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在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即已成熟并为社会主义理论家反复强调。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即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其后的列宁又进一步解释了未来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强调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众所周知,恩格斯晚年的重要观点即共产主义不宜普遍适用,他意识到资本主义依然有扩展和上升能力,资本主义依然像魔法师一样召唤它的魔鬼,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虽在增加,但“最终的决战”远没有到来。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包括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列宁都认识到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社会主义这一发展阶段,这是客观的自然史过程,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和小生产,不能急于消灭三大差别,不能急于过渡到全面的公有制。但20世纪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显然并未认清这一点,反而为国际共运造成了沉重损失,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宣布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最终却导致体制僵化封闭,固步自封,造成亡党亡国的悲剧;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各地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部分地区为办大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甚至出现废除货币、商品、实行按需分配的极左现象,直接导致了此后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20世纪70年代,柬埔寨红色高棉通过民族暴力革命取得了国家政权,但红色高棉并没有抓住时机恢复国家建设,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反而以消灭城市为号召急于消灭三大差别,造成的红色恐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应当说,只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我们才能防止“左”的错误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将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当前现实利益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制度形态
制度,在政治视角下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社会历史性和民族性是其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并不存在统一固定的模式,具体制度形态也以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即斯大林体制是落后国家在帝国主义封锁下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环境中建立的,但二战后东欧显然违背了社会主义这一含义的要求,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立了一套与本国历史、国情断裂的制度形态,也为40多年后的东欧剧变埋下伏笔。也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具有制度形态的内涵,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对社会主义的革新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以制度的自我完善重新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同时,作为制度形态,社会主义在各国虽受时代发展、历史条件和本国国情影响而带有特殊性,但也具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普遍特征,这也是判断这一国家是否具备社会主义国体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并不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需要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反映时代特点和具体历史条件的制度形态,但我们也必须时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基本制度和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在及时纠正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防止右的错误思想,避免重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老路,防止将转型的贫富差距异化为定向的贫富差距,消除市场化改革演变为制度颠覆的颜色革命的风险。
社会主义是为社会而主义的价值精神
社会主义不仅要以政党为主义,为国家而主义,由精英出主义,靠媒体显主义,更应当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为社会而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内核和不竭动力。自1848年以来,为社会而主义的价值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辨证批判还是对未来共产主义原则和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昭示都彰显了源于批判社会,终于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诸多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脱离了这一精神内核,20世纪90年代被人民抛弃的苏共和苏联在此之前早已形成了脱离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丧失了为社会而主义的本质,异化为一党专政、一派专政甚至一人专政的封建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
自第二国际分离以来,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分裂近百年,但欧洲相当多数的社会民主党、工党仍标榜自己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亚非拉众多民族主义政党也打着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招牌,无论是北欧福利模式的社会民主主义,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还是新兴的生态社会主义,他们依然秉持以雇佣劳动增殖资本、过去支配现在的私有社会,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他们有意与社会主义相结合,重要原因即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的精神价值。从某种程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也在于通过价值精神的信仰重塑,培育社会自觉和公民意识,形成为社会而主义的社会共识,而这也是集体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每个人自由的发展,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
[2].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3].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校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原著选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1月版
[4].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
[5].张世鹏著:《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版
[6].谭建陵著:《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探析》[J];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徐伟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玥姣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从欧美发达国家所显示的经验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要想更充分释放经济潜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发...[详细]
浦东机场T2航站楼办票大厅C岛值机柜台发生疑似自制爆炸物爆炸事件,事件造成3名旅客受伤,送医救治。6月12日15时左右,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发生一起爆竹燃爆事件。据@航旅直通车-浦东机场运行中心微博消息,今日下午约14时20分,浦东机场T2航站楼办票大厅C岛值机...[详细]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可谓“湿透”了,雨几乎一直在下,因为没有正确预估到这场雨,一群自驾到长寿湖边露营的市民差一点困在了长寿湖边的湖滩上,他们开上湖滩的约30辆车差一点没能开回家。[详细]
2003年8月15日凌晨,杭州市滨江区之江花园一别墅内发生凶杀案,3人被杀。前天,端午节,这个13年前震惊杭城的命案终于破了——经过杭州警方长达13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踪,犯罪嫌疑人俞某(男,1977年出生)被抓获归案。杭州警方当时还马上邀请了国内刑侦技术的画像专...[详细]
国际在线专稿:韩联社援引外媒6月11日的报道称,朝鲜从明年起可能会将金正恩的生日(1月8日)指定为国家节日,金正恩生日或被称作“银河节”。据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朝鲜自明年起会像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生日一样,将金正恩的生日正式指定为国家节日。[详细]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谢锋8日在印尼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发表题为《一出危险的闹剧》的署名文章,揭露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