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12:0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飞 张波
编者按:十九大期间,大众网记者将分赴全省各地,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矿企业、边防哨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机场车站码头等,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采访报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生动场景,反映社会各界对十九大的热烈反响,展现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11)
他们在“蓝鲸1号”上聆听报告 建设海洋强国底气十足
大众网烟台10月21日讯(记者 于飞 张波) “不忘初心,不负使命!”10月18日,在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建造者们在这里集体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生产主管程骋听了习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后激动地说。
(工程师们在“蓝鲸1号”上聆听十九大报告。)
(工程师们在“蓝鲸1号”上聆听十九大报告。)
提起“蓝鲸1号”,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今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进行“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中 “蓝鲸1号”功不可没。顺利完成任务后,“蓝鲸1号”返回了烟台中集来福士船厂深水码头接受适应性改造。
10月18日上午,“蓝鲸1号”的建造者们登上这座全球最新一代的超深水双钻塔钻井平台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盛况,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聚精会神聆听习总书记作报告时,程骋和同事们不时为精彩报告鼓掌,并认真做笔记。
作为这个“大国重器”的建设者,程骋认为,“蓝鲸1号”的成功建造,本身就是我国在海工领域创新发展的最好见证。“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让我感受深刻。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所从事的海工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程骋告诉大众网记者,2008年他来中集来福士工作时,公司的核心工作人员有一半是外国人,而现在“蓝鲸1号”和”蓝鲸2号”的核心人员有95%以上是中国人。
据了解,“蓝鲸1号”不仅在钻井参数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建造模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它还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比如在海工领域第一次成功进行CTOD试验,在全世界最重的一次启动吨位、最长时间开采“可燃冰”的记录等。
“蓝鲸1号”的设计工况是可以抵抗16级风暴,使用寿命是25年,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这要求“蓝鲸1号”的钢板首先要够厚够强,能够抵御冰冷的海水长年长期的拍打和腐蚀,同时还要有足够的韧性,抵挡狂风大浪的猛烈冲击。
程骋(右)在“蓝鲸1号”上聆听十九大报告。
(程骋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程骋告诉记者,过去这种特殊的钢材都要从国外进口,此次“蓝鲸1号”的工程师们找到了鞍钢,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鞍钢的工程师研制出了“蓝鲸1号”所需的特殊钢材,终于摆脱了高价购买国外钢材的限制。“蓝鲸1号”在建造过程中,大量采用国内材料和设备,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研发速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一员,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但信心也更足了。”程骋说,中集来福士已经建成了全球最新一代的超深水双钻塔钻井平台,未来要规划如何建得更好,更加注重精益化建造,提高效率、提升品质,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我国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他和同事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国从海洋大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蓝鲸1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