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07:22: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中小企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大力发展新经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新格局,迈上新阶段,进入新境界。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这五年,是创业创新政策春风化雨入土润根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新旧动能转换新经济萌发的五年,这五年,更是全山东省中小企业系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的五年。
春风化雨砥砺前行——山东中小企业这5年①:
发展综述篇
这5年,企业总量突破206万户,中小企业成山东经济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力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全社会创业激情和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驶上发展快车道。
到今年6月底,全省中小企业总量突破206万户,新增16万户,与2012年81万户相比新增125万户。特别是2014-2016年,3年累计新增100万户,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前35年的企业总数。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在山东,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不仅仅是数量上成倍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实现稳步提升。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9699家,增加值增长6.66%,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占比69.27%;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694.5亿元、利润5720.5亿元,均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扑面而来的政策春风,是思想大转变后的快速发展……5年来,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工程,通过建设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孵化器等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帮一把、教一手、扶一程,帮创业者减负,与创业者同行。各类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悄然兴起,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回眸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数字是最好的说明。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总量达到206万户,相当于五年前81万户的2.5倍;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两项指标分别是2012年的1.3倍和1.2倍;省级“一企一技术”企业破千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205家;销售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超过230个……山东中小企业砥砺奋进,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5年,达成对外合作意向400余个。
“一带一路”搭建对外合作新平台
“十二五”山东中小企业发展图
这5年,电商普及率达80%以上,互联网基因成企业蝶变源动力
这5年,山东中小企业逐渐摆脱了资源依赖的老路子,电子商务、互联网+应声崛起。
2014年,当电子商务在很多中小企业眼中还带有神秘色彩,很多人对其懵懂不知深浅的时候,省中小企业局率先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大会,确定2015年为中小企业电商推进年,实施电商村、园区、市场、专精特新企业、特色服务业、平台等六项示范培育计划,推出项目2212个。同时,连续举办了中国(山东)网络商品博览会、中小企业“互联网+”创新论坛,启动了中小企业电商培育工程,开展“山东中小企业电商之路”培训系列活动,从城市到乡村,“扫盲式”电商知识普及培训遍及全省。至今,3年累计培训30多万人,电商普及率由2014年的24%扩展到80%以上。
2016年,全省电商交易额2.65万亿,同比增长31.1%;网络零售额3007亿,同比增长33.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7.0%;淘宝村发展到108个,比上年增加44个。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地处鲁中腹地淄博的山东海旺达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即是这样一家借力互联网+崛起的新生代企业。公司既不靠海、也没有船,却开创了“无船做海运、无水做码头”的全新商业模式,水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示范培育行动为广大中小企业扫了盲、充了电、补上了电商思维课!“还记得2015年省中小企业局召开工‘互联网+’推进大会时,‘互联网+’这词恁陌生了,‘+’什么、怎么‘+’,一片空白。要不是省里请来一批先进企业现身说法,你根本摸不着门道。”时至今日,我省的许多中小企业还对首次推进大会记忆犹新。据介绍,省中小企业局先后遴选208个制造业企业、101个服务业企业、65个产业集群、59个平台列入全省中小企业“互联网+”示范培育计划,推动中小企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示范,引导,带动,帮扶。就这样,“互联网+”思维悄然植入山东中小企业的血脉,改造、重塑着现代经济的基因,重构新型营销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重建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产业、大数据产业、跨界产业蓬勃兴起。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搭载‘一带一路’快车,是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王兆春介绍。国家推出“一带一路”顶层战略以来,山东把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作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的重要切入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走出去”工作,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建立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交流机制,财政资金上给予支持,管理上将中小企业组团出国由省外事办单列计划、快速审批。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出访活动,优先安排中小企业参与,对中小企业加强对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省外事办搭建了专门的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境外信息发布、项目交流合作、风险防范等免费专业服务。目前,平台累计发布外事信息4000余条,入驻中小企业2100多家。
这几年,地处“油城”东营的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大力进发国际市场,先后在57个国家设立了分子公司、办事处,其中业务涵盖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
统计表明,仅2014-2016年间,我省就组织41个中小企业考察团700多家企业赴英国、巴西、德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开展经贸交流,达成合作意向400多个。组织举办了日本山口县经贸洽谈会、阿联酋经贸交流会、以色列农业与水技术洽谈会等多项活动,参与对接洽谈企业2600多家。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创业创富博览会,在济阳县建设了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基地。
这5年,率先建起公共服务平台1765个精准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这5年,百亿产业集群新增近百个产业集群成创业创新发展新形态
这5年,“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增9倍创新驱动为中小企业腾飞添翼
“在我们攻克了精密减速器技术后,一台原先被国外垄断的机器人价格从最低16万元,降到了8万-12万元。”山东帅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承龙告诉记者,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前景广阔,但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一直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为此,帅克机械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投资2.5亿元率先攻克了精密减速器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
在山东,像帅克机械这样的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共有964家、创新企业1026家,平均每个研发中心和企业拥有专利13项。而在2012年,首批研发中心仅有97家、创新企业为141家,分别增长9倍和6倍。
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表示,“一企一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旨在倡导每个企业掌握一个专有技术或独门绝活,政府以税收减免、专项投入等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创建“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专有技术研发投入。据悉,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创新工程已写入省委全委会工作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省委、省政府战略工程。
同时,根据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导意见,通过引导中小企业技术、管理、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目前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已经开始显形。现全省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05家,1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企业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扶持中小企业技改项目4000多个,投入资金50多亿元,重点扶持“一企一技术”和“专精特新”,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烟台持久钟表,广泛用于高铁、机场、核电和船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5个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制定,产品畅销全国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30余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省聚集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集合体。产业集群发展使我省经济由过去大企业带小企业、独立分散、自成体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大中小企业并举、集聚配套、互动创新的发展新形态。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和培育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意见已写入省委全委会报告。
这5年,是我省产业集群突飞猛进、凤凰涅槃的重要时期。至2016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集群达到231个,比5年前多95个;过500亿的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20多个,而5年前只有2个;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产业集群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7个。到2020年,全省过千亿的集群有望达到30多个,这意味着我省将再造30个“海尔”。
除了集群规模、实力、配套水平、企业层次“日高日上”,近年来,我省产业集群的产业范围也在迅速拓展。集群式发展的领域已经由传统小商品向现代时尚产业拓展、由一般消费品向装备制造业拓展、由传统产业向新技术产业拓展,由农村、城乡结合部向城市园区开发区拓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青岛北部的棘洪滩镇曾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现如今它有了一个最为响亮的名字——“动车小镇”。据统计,全国60%的高速动车、25%的城轨地铁都是在这里制造,这里已成为中国的“高铁心脏”,全球的高铁创新高地。
无产业小镇不兴,没特色小镇失色!从产品到技术,从规模到实力,从业态到模式,如今山东的产业集群已今非昔比,一个个特色小镇大放异彩!我省产业集群的形成大都是在这样一个个特色产业镇的基础上聚集发展起来的,反过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为特色产业镇的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
从2016年开始,我省开展实施产业集群升级年活动,制定《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产业集群“1362”工程。即:培育壮大年营业收入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0个、1000—2000亿元的30个、500—1000亿元的60个、100—500亿元的200个,着重在产业链拓展、协同性创新、服务性配套、价值链提升、城镇化协调、规划性指引等六个环节采取措施,培育七大新兴产业集群和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全省培育省级重点产业集群121个、山东省特色产业镇200个,一批被命名为中国“名城”、“之都”、“之乡”类的区域品牌,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同时,一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山东中小企业不断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配套产业,持续向中高端发力。
“从入门办证到财税指导,从技术平台到信息对接,从电商培训到金融支持,在这里,中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在王兆春局长看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纳入了政府的重要职能职责,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备的服务体系,服务也更加精准高效。对中企业发展来讲,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我省即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现全省各类服务平台1765个,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化、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等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平台聚集各类服务机构2627家,年服务企业12万家。
为吸引国内外优秀服务机构向平台聚集,形成“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格局,省中小企业局携手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中国(山东)中小企业服务商大会,如今,两届服务商大会吸引近千家服务机构参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服务商品牌盛会,一大批优秀服务商落地山东。
2015年,省中小企业局与省财政厅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等四大类40多项服务内容纳入了政府购买事项范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组织担保行业协会、管理咨询协会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举办了巡回大讲堂、“一企一策”专家会诊、“金融财税服务齐鲁行”等品牌活动。
王兆春介绍,山东每年用于中小企业的省级财政资金35亿元,有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特色产业集群、政府委托服务等多个专项。同时,还配合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了政府性引导基金。
据统计,2016年,我省867561户小微企业获暂免增值税47.44亿元,307218户小微企业享获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7.62亿元。
省中小企业局正大力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与财政部门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代偿补偿政策等;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利用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增信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召旭 朱贵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