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08:36:0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充足。但人口总量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这个东部沿海地区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的另一个现实。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的路子。
文化扶贫加速脱贫步伐
对曲阜市陵城镇玄帝庙村35岁的孔庆荣来说,2014年是黑色的,短短半年时间,主掌农事家事的婆婆和打工养家的丈夫相继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两个孩子。没有了经济来源,孔庆荣家成了贫困户。
村里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恰逢曲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村干部便请儒学讲师给村民讲了一堂邻里关系课,目的就是想通过营造相互帮扶的环境帮孔庆荣走出心理阴霾,走上脱贫之路。
之后,村里不论谁看到孔庆荣家小儿子上下学,都会主动帮忙接送;孔庆荣家里有八分地的葡萄,村里的种植户们排起了班、轮流看护,收获时葡萄一粒都没少;村妇女主任、村里的女党员、女街坊更是隔三岔五地去她家串门。慢慢地,孔庆荣终于重新振作起来,这个家开始有了起色。
扶贫先扶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弘扬在山东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扶贫”文化。“百姓儒学”工程推出后,全市405个村居都配备了一名儒学讲师,围绕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传统理念,突出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的现实主题,以文化人,开启心智。为将这一理念更好地转化为精准扶贫的实际举措,曲阜各乡村、社区都借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的谐音办起了“邀你一起”活动,鼓励每一个人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与爱同行、守望相助。
沂蒙精神强化群众脱贫责任
“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才能使贫困群众有脱贫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这是山东全省上下形成的共识。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条件限制,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还有贫困人口44.2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省的1/6,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蒙阴县旧寨乡殷家岭村72岁的徐美凤家,老伴儿从年轻时身体就有病,如今生活不能自理,大儿子是残疾人,女婿患有精神疾病,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几年来徐美凤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养殖长毛兔、种桃树。如今,老两口儿的年收入达8000多元,超过了省定脱贫标准。
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徐美凤虽然讲不出大道理,但深受沂蒙精神的滋养和熏陶。“‘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俺们父辈是抢着拥军支前,现在有政府帮忙,我不能拖后腿。”徐美凤说。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一丝不苟摘穷帽、全力以赴拔穷根,2016年,临沂减少贫困人口29.1万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孝善文化助力养老扶贫模式创新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贫困老年人占比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较大的实际,山东省将儒家文化、孝善文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新实施了“孝心基金+爱心保险”“村级互助+居家养老”“慈善救助+庭院经济”等孝善养老助困扶贫模式,探索贫困老年人养老扶贫的新路径。
每年的1月1日至10日,是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城东村的“集中捐款日”。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发自愿捐款,所捐款项全部注入村里的“孝善养老扶贫基金”。该基金自2012年成立以来,募集捐助基金85万余元,善款全部用于本村孝老助困扶贫事业。
城东村素来注重孝善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村里每年召开表彰大会,隆重表彰道德模范、优秀村民等先进模范人物,都把孝善扶弱敬老等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主要指标,引导村民孝老助困、崇德向善。城东村做出表率,附近村纷纷效仿。截至目前,沣水镇21个村全部设立此类扶贫基金,形成了孝善养老扶贫的良好氛围。
对贫困老年人家庭,山东在通过慈善基金给予救助的同时,还助其发展劳动强度小、收益有保障的特色“种养加”产业,由专门的义工队伍负责技术指导、劳动帮助等,产品由爱心企业上门回购、保底收益。针对鳏寡孤独贫困老年人养老问题,山东还通过建设村级互助养老院、公住房、日间照料中心和政府购买居家服务等方式,让老人老有所依。
文化如水,柔而有力。有专家表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推进孝善扶贫,成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