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俺村的男青年找对象可难了,现在可吃香了。”董瑞鹏打趣道,小库山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会漏雨,有了小洋楼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奔头了。 [详细]
与记者对话间,曹厚海的脸上掩不住的笑意。过去,搬迁之前的山村面临行路难、吃水难、上学就业难、找媳妇难、就医难“五大难”,年轻人待不下去纷纷“逃离”。 现在,这一切都变了:他们住上了现代化的小区,超市、卫生所、休闲广场一应俱全。16栋住宅楼利用土地增... [详细]
1月12日,鄄城县陈王街道西曹村,浓雾弥漫。82岁的老党员杨玉莲在家中靠着煤球炉不紧不忙地工作着。“天气再差也不耽误俺干活,像这样的藤椅,一天能编四五个……”塑藤条在老人的手中不停地穿梭,不多大一会,一个沙滩椅的“靠背”就已经成型。 [详细]
1月16日,腊月十九,大众网记者来到日照市莒县古乍石村。这个村子距离莒县县城25公里,地处山丘,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来往村子的道路狭窄、崎岖,正因为这种天然的禀赋,村子盛产小米、板栗、茶叶。2016年4月,莒县贸易办公室派驻的第一书记钟翠娟来到村里... [详细]
清晨,天还没有放亮,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村官鲍清华就已经乘上了去镇政府的班车。除了在村里帮村两委和村民处理一些事务外,她还要经常来镇、县政府为村里的扶贫、旅游等新项目报送材料,顺便再帮村民“跑跑腿”办理一些农作物保险。1月12日早上,大众网记者在... [详细]
今年41岁的刘玉红是菏泽定陶区杜堂镇辘湾村的村民,两年前,公公和丈夫都曾生过一场病,家中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家中欠下的8万多元债一直很难还上。2016年5月末,大众网记者就曾走进刘玉红的家中,当时的她已经“农”转“工”,是两个大棚的“棚长”,月基本工资超过... [详细]
徐美凤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16年5月底,大众网记者就在这个小院里采访了她,那时的她刚刚开始饲养长毛兔,家庭条件尚未好转,采访过程中始终愁眉不展,一说话眼泪就吧嗒吧嗒直掉。然而,半年过去了,当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徐美凤的家,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这... [详细]
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殷家岭村,71岁的村妇徐美凤窝在山里穷了一辈子,直到古稀之年,才在村里的帮助下,找到了养长毛兔这条脱贫路。她念叨着养兔子的歌谣,拔草、喂兔、收拾兔笼……此时,她脑海里那“曾经的梦”再次浮现了出来。 [详细]
初夏的骄阳烘烤着蒙山深处一个叫崔家沟的小山村。“现在想想,还像做梦。”52岁的村支书曹厚海走到山顶,瞅瞅空无一人的旧村,又望向远处的“新村”,心生感叹。 [详细]
菏泽定陶区杜堂镇辘湾村40岁农妇刘玉红一家,种麦忙一年只能挣到8000元,五口人省吃俭用艰难度日。2015年,伴随着菏泽市、区、镇三级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一家人的命运变了。村里成立了专业蔬菜合作社,刘玉红家5亩多地流转出去,刘玉红迅速改“农”为“工”,去... [详细]
八十岁的老大娘“组团”来村里加工点打工,缠发棍(一种假发)、藤编椅,一天“玩”个四五小时,月收入千把块。这样的事,在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代堂村随处可见。 [详细]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用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种富硒小麦,合作社统一管理施肥,可以保证地里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可控,最好的富硒小麦能卖到10元一斤。 [详细]
单家独户抗风险能力有限,要彻底摘掉穷帽子,关键还得村里带头发展项目,全村人抱团取暖! [详细]
白墙红瓦的民房,宽阔平整的大道,道路两侧的篱笆里一片绿意茵茵,远远看去以为是绿化带,走进一看乐了,绿叶下面还藏着一群圆滚滚的小胖子——这不是紫薯和地瓜嘛。这是德州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新上的产业扶贫项目,利用村内主干道两侧的空地,采取“葡萄、紫薯、... [详细]
王建军(二排右数第6)和马振华(二排右数第8)与演出人员合影 龙虾好吃不一定好养,但是在王建军和马振华的帮扶下,和睦程村的虾池子建好了,从江苏盱眙运来的虾苗也顺利投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