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心系麦田的“平民院士”

2017-04-16 17:2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杰

  2000年,已经79岁高龄的余松烈(右)依然坚持与自己的助手下田考察

  2011年6月1日,90岁高龄的余松烈(右四)坚持到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小麦高产攻关田考察

  2006年5月,已经85岁的余松烈(右)与枣庄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研究员孔德贵(左)在田间研究小麦发育情况

  大众网泰安9月6日讯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大米是他最钟爱的食物。但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小麦亩产不高的问题,这个对白米饭偏爱有加的南方人却将一生都献给了北方的麦田。他主导的小麦实验田曾多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他关于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成为北方6个省份的小麦主推栽培技术。有统计数据显示,余松烈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惠及3亿多亩麦田,累计增产小麦260多亿斤。

  2016年4月20日12时20分,余松烈先生在山东泰安辞世,永远离开了他最钟爱的麦田。

  一生获誉无数,却只钟爱农民为他颁的那个奖

  余松烈,浙江省宁波慈溪人,1942年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艺系,1949年9月到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工作,自此踏上小麦科研之路。

  在与麦田打交道的67年时间里,这位被誉为现代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获得了无数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对于一般学者来说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荣誉,可在余松烈看来,都不如滕州农民赠与他的金质勋章。

  原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滕州史村一度是科学种田的先进典型。1966年,全村8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72.5公斤,而那时全国小麦的亩产也不过一百公斤左右。但是1966年之后,直到1974年,史村的小麦产量却徘徊不前,人们亟需科研人员解决小麦更高产量的栽培技术。

  1974年,旨在研究出高产小麦的余松烈在送走实习学生后,独自背着行李来到滕州。那时候,白天余松烈和村民们到田间地头做调查,晚上点上煤油灯和大家分析原因。不久,他就提出“六改”的栽培方法,即改换主栽品种“鲁滕一号”为“泰山四号”,改播种量较大为适当压缩播种量,改适时晚播为适时早播,改耧播为机播,改行距16.5厘米为行距19.8厘米,不种畦埂麦,改重施返青肥为重施起身拔节肥。

  “这一下不得了!1975年,史村全村820亩小麦平均单产457.5公斤,并出现500公斤地块209亩。”1975年夏收之后,余松烈总结史村“六改”试验成果,提出在全县推广史村的增产经验。

  当年秋天,滕州县委、县政府接受余松烈的建议,创办了“五七”农大,其中小麦班50人,学制一年,农闲时培训,农忙时参加小麦生产和试验工作。而在这批农大学员里,后来走出了分管农业副县长、枣庄市农机站长等多位农口的领导。

  1975年秋播,余松烈又选择姜屯公社黄庄大队,亲自进行人工小麦精播高产栽培试验。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问余松烈:“我们每亩下种十多公斤,种这么稀还能收到麦子吗?”余松烈说:“地力差,小麦分蘖少,种稀了不行。地力好,分蘖多,种稀了麦子会越长越好。”果然,麦苗起身拔节后越长越好,麦收时亩产达到638公斤,创下了我国北方冬小麦高产纪录。

  滕州市原副市长刘希运是当年“五七”农大的学生,参加过余松烈的小麦精播点播试验,后来又到山东农学院工作,与余松烈朝夕相处12年,对余松烈的感情很深。

  “余老师是一个工作狂人。1977年秋播,他打电话说星期一来,本来我想找车到车站去接。结果他提前一天来了,下了火车,就徒步向黄庄村赶。他说秋播是个关键时期,学校的事处理完了,就提前来了。那时余老师57岁了,自己背了个包,自己步行跑了几十里路。大家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而且,余老从来没有专家架子,到哪都是和农民打成一片。“那时候余老师自称是农民。在黄庄村,余老师与村民同吃同住,住在一个姓黄的村民家里。村民们喜欢做地瓜稀饭,做好之后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余老师也比较喜欢地瓜稀饭,房东黄大嫂时常主动盛上一碗给余老师送去。余老师就买些馒头、烧饼等送给农民。他和农民吃住在一起,关系十分密切。”

  1996年6月26日,喜获丰收的滕州市120万农民派两位农民代表王其金、韩敬田专程到山东农业大学,把一枚刻有“科技兴农,功勋卓著”的金质“丰收”勋章赠予余松烈。“余老把这枚勋章看的比他获得的所有奖项都重要。”余松烈带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振林告诉记者,余老把这枚勋章评价为其一生中获得的无上荣誉,“金质勋章表达了农民兄弟对农业专家的敬仰之情,也是农民对农业科学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种无价的精神回报。”

  90岁高龄依然坚持下地,病床上最牵挂的就是那片高产田

  与麦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余松烈,哪怕是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心中最惦记的依旧是那片麦田。“他一直很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他年龄大了走不动以后,就让我替他到麦田去观察,然后回来向他汇报”。余松烈的学生、小麦专家董庆裕教授回忆说。

  2010年6月1日,已经90岁高龄的余松烈照例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小麦宽幅播种高产攻关田。“每年的6月初,赶到鲁中地区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他总要实地考察一番。”董庆裕说,在亩产接连突破500公斤、600公斤、700公斤后,余老就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小麦亩产要突破800公斤上。

  那一天,余松烈特别高兴,似乎忘记了炎热和劳累。看到丰收在望的小麦高产攻关田,他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跟董庆裕说:“小麦宽幅播种是在改良精播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适时早播。”当时他还嘱咐身边的科技人员说:“今年秋播,还是希望适时早一点,7日、8日播种为宜,争取达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人们劝他早点儿回家休息,他执意不肯。董庆裕说,那次余松烈回去之后就累病了,一躺就是十几天。

  然而,这一趟现场考察,余松烈没有白来。他的技术指导,大家都一一记在心里,落实到了行动上。是年秋播,高产攻关田有了很大改进,那都是完全按照他的叮嘱下种的。

  2011年6月1日,余松烈再次来到岱岳区马庄大寺村的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攻关田,听取测产情况汇报,实地查看小麦后期长势情况。当听说测产的理论产量达到820公斤时,余松烈高兴地说:“今年小麦长势好,如果近期没有大风大雨,不倒伏,有希望创造新的高产纪录。”

  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这年的20亩高产攻关田,在收获后期受到干热风等因素影响,实际产量未能突破800公斤,给满怀希望的余松烈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2012年春天,余松烈身体明显虚弱了。董庆裕说,那时他已经有预感,也许,自己看不到小麦亩产800公斤目标实现的那一天了。“那年3月30日,余老还拿起过去通常记录小麦数据的笔,颤颤微微地给他的学生们写信,还把他们叫到面前,嘱咐他们继续搞好亩产800公斤高产田创建工作。”

  2014年春天,余松烈住在疗养院,饮食靠鼻饲,行动靠轮椅,神智有时不清。但他一旦清醒,就吵着让助手安排下地看麦子,兴奋地睡不好觉。为此,余老的女儿还常常嘱咐去探望他的学生及朋友们,尽量少提小麦。

  或许是老天也不再忍心看到这位老人的梦想一次次落空。2014年6月,小麦收获的季节,农业部组织的7位专家来到了烟台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在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十亩攻关田里,对由余松烈担任技术顾问的攻关试验田进行实打验收。经过紧张的收割、脱粒、晒干等严格程序,实验结果出来了:3.14亩验收田平均亩产达817公斤!这块高产麦田,虽然不是余松烈亲自指导管理的,但是采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正是余松烈晚年创新的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此时,已经93岁高龄的余老先生在病床上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高兴地频频点头。  

  带出两位院士、数十名博士,是山农大农学的奠基人

  除了潜心研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余松烈67年的教师生涯中,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亲手培养出了两名院士和数十位博士,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于振文院士都曾师从余松烈。

  余松烈对学生学习、研究生科研严格要求,但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却细致入微,其严师慈父的品性,让学生们难以忘怀。余松烈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振林对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记忆犹新:“我们上学时期经济不宽裕,隔上一段时间,余先生就要把学生叫到一起,请我们吃饭。饭桌上大家心情舒畅,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其乐融融。每次吃饭,余先生都是包饭包酒。他特别理解青年人,总是提前离场,留下更多时间让我们同学单独交流。”

  有一次,余松烈要请两位南方同学吃饭,因为那时没有电话,余松烈还特意跑到王振林宿舍,把他也拉过去。余松烈的女儿余亚勉专门为南方的两位同学买了琵琶虾,师生们一起做菜,一起吃饭,就像一个大家庭,极其温馨。饭后从余先生家里出来说,两名学生说,事业做不好,无法报答余先生对我们的期望。

  我国第一位花生栽培研究方向的博士李向东也是余松烈的门生。“余先生知道我以前做过一些花生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我做博士论文前,余先生对我说,我建议你研究花生生长的衰老机理,我点点头。”余先生这几句话,坚定了此后从事这一方向的信心。内行人知道,花生属于无限生长型的作物,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不衰老的问题。四季分明情况下,到了秋末,它才衰老。而研究花生的衰老机理,是个全新的课题。正是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李向东大胆创新,实现了新突破,研究成果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还有一件事,李向东记忆犹新。他的博士论文初稿写成了,不巧余松烈生病,住进了医院。李向东带着论文初稿去医院看望余先生,说起论文的事情。李向东说:“老师,您安心治疗。我找其他老师修改就行。”余先生说:“你放这里,我身体好转了,就给你修改。”第三天,余松烈捎信来,让李向东去医院拿论文。李向东打开一看,论文初稿上,密密麻麻,修改了许多地方。这让李向东十分感动。

  目前,余松烈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管理部门和基层推广单位。这些学生深谙余松烈学术成就,深受余松烈学术思想影响,他们已经成为研究推广余松烈作物栽培学理论,特别是冬小麦深耘断根、冬小麦精播高产、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理论和技术的学术传承人。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余松烈始终坚持和大力倡导“科学研究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既要理论研究的创新,站在学科前沿,又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术理念,贯彻落实“扎根基层,密切联系农民,重视实践,解决生产问题”的优良作风。现在,这些已经成为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孙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或海军节下水 港媒猜测10个关键问题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或海军节下水 港媒猜测10个关键问题.jpg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2日发表文章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的建造已接近尾声。001A航母目前在大连造船厂,已经刷好油漆,刷成海军灰,据此前的经验,这意味着航母已基本就绪,可以下水。[详细]

    04-14 08-04参考消息网
  • 21年的努力,加西亚首获大满贯

    北京时间4月10日,总奖金额高达1000万美元的2016-2017赛季首场大满贯赛事美国大师赛,在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进入最高潮的争夺,来自英格兰的贾斯汀·罗斯和西班牙人塞尔吉奥·加西亚均以-9杆的总成绩结束比赛,大师赛迎来自己历史上第17...[详细]

    04-16 16-04中国青年网
  • “达康书记”想不火都难!这么多细节都是精心设计

    dakang.png

    “我真的万万没有想到,李达康能成为网红。吴刚(左)饰演李达康  编剧周梅森曾夸赞吴刚的演技,并直言要写篇《论吴刚的表演艺术》的文章。[详细]

    04-12 08-04中新网
  • 孙杨一晚出战两项 男子800米自由泳创佳绩

    (记者 王婧)奥运冠军孙杨13日晚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出战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和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两个项目。当晚,孙杨先是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以49秒13的成绩位居第一,经过不到1小时的休整又出战男子800米自由泳,成绩排在今年世界第三名。[详细]

    04-14 08-04中国新闻网
  • 韩国大选拉票大幕将启 5名主要候选人各显神通

    据韩联社报道,第19届韩国总统选举的拉票活动将于17日启幕,在未来22天里,各候选人将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由韩国党洪准杓把民主党和国民之党定性为“从北左派”(跟从朝鲜),称文在寅和安哲秀是“危险的候选人”和“不安的候选人”,集结保守选民。[详细]

    04-16 17-04中国新闻网
  • 江苏多地最高温首破30℃ 今夜降水来袭部分地区降雨量大

    截至4月16日下午三点,江苏全省共八个站(县、市)达到30℃,最高的常州为30.5℃;继昨天苏锡常首度突破30℃大关后,今年以来,南京、镇江、扬州最高气温也首次突破30℃。今天夜里江苏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淮北和沿江苏南地区局部雨量大;4月17日江苏东南部地区阴...[详细]

    04-16 17-04东方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