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转调,攀登跨越的阶梯
——写在喜迎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中)
(一)历史的细节,往往内有乾坤。把视野拉回五年前的2012年,其间的一些细节,在今天看来,仍然别具深意。
正是这一年,山东保持20多年两位数增长的GDP增速落到了个位数;正是这一年,PM2.5笼罩下的“雾霾灰”开始走入人们生活,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似乎成了奢侈品,环保、生态诉求开始移向价值序列的前端;也正是这一年,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入结构盘整,能耗高、污染重,加上产能过剩、市场紧缩,结构偏重的山东,对质量效益的渴求,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
速度换挡、环境诉求、渴求质量效益的背后,是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结构的强烈呼唤。从这些细节里,人们读出了历史之必然,读出了未来之大势,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有多么重要,有多么紧迫。
(二)如果把转调看成一场对旧有发展方式的革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是这场革命的先声。
生产力发展跨上新高度,组织生产的方式就必须提升到新高度,思想方法、政策措施也必须提升到新高度。环境变了,条件变了,过去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根子往往在于思想没有跟上实践的新节奏。是继续纠结于排名位次,追求一时“显绩”,还是着眼于转型升级,重视实绩和潜绩?解决问题是打“擦边球”“越红线”“破底线”,还是坚持法治思维、尊重客观规律?站在2012年的门槛上,如何转、怎么调?曾让人焦心疑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后,一场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大讨论在全省展开。集思广益,运筹帷幄,2013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途径、考核导向上,实现工作指导的重大转变。
工作指导的转变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简单的六个字:怎么看?怎么办?前者是认识论,考验判断力;后者是方法论,体现行动力。
这是一次以发展新理念为依归的认识论升级。五年来,从2013年的“三期叠加”到2014年的“新常态”,从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到深刻把握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我们紧跟中央步伐,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表”,冲破陈旧落后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超越对速度规模的单一追求,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与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的契合度日益提高。
这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改造。思想的“弯儿”转过来了,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就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指导;政策举措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分析解决问题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方方面面的工作打上了深深的法治烙印。
从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落后的方式方法中解放出来,把新发展理念熔铸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奋斗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干事创业的方法越来越科学,攻坚克难的心气越来越强大。
(三)2017年的元旦刚过,北京人民大会堂,潍坊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8AT项目,捧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那次大会上,山东获奖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这是山东以创新驱动应对下行压力、加快转型升级的典型一幕。
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转调,就是要从要素、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转调的本质就在于创新,转调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转调的速度取决于创新的力度。
曾几何时,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我省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六,科技贡献率55.1%,与经济大省地位很难匹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23%,落后于广东、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数量不到10%……数字表明,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
痛点难点,就是突破点。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科技创新,突出强调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破解转调难题,迸发出众多发展经验“山东造”:
从强项中找弱项,敲开核桃,一业一策,22个工业重点行业加速转型,工业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工业发展方式更加精致; 以严于新环保法的标准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在全国首创“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省市“对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道路,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等方式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农业“新六产”,让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重构出一个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创新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实施品牌强省战略,一个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正在形成;
越来越多的“山东创造”“山东设计”“山东标准”“山东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强大驱动力的山东特色转调之路。
(四)统筹协调,是推进转调的又一重要途径。
区域生产资源总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促进要素资源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动,必将获得更大产出。
全国有个东中西问题,山东也长期存在着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受传统体制制约和本位主义影响,很多地方习惯于各自为战,习惯于不出家门谋发展、分割市场搞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流动不畅、交易成本高企,对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构成巨大制约。
这些年来,我们把经济纽带、市场联系、要素流动放在区域合作发展的首位,形成了全省统筹协调发展一盘棋的新格局,这是优化我省生产力布局的关键一招,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点睛之笔。
继蓝黄“两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2013年8月,山东正式启动“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在当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确立了“面上推开、点上突破、融合互动”的工作思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渐次形成,资源要素在市场轨道上的流动和配置更为顺畅,一盘崭新的山东经济转调发展大棋加速布局。
看东部,蓝黄两区,一个现代海洋,一个高效生态,错位竞争、融合发展,正在全省乃至全国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看中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破“城墙”,拆“院墙”,要素流动更加自由,经济协作更加紧密,协调统筹一体化态势越发明显;
看西部,经济隆起带,立足特色,发挥后发优势,坚持质效优先,发展生态经济,一个加速崛起的美丽新西部绽放异彩。
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转调的又一强力支撑,带动城乡二元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也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高质高效进行。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出众多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就地城镇化的“武城模式”正在推向全国,山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呈现出城镇化协调发展和转调整体推进的双重效果。
(五)进入转调攻坚期,一种共识更加凸显: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消除,市场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就无法实现,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就难以提高;只有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才能为转调发展释放澎湃动力。
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改革二字。打造机会平等的市场经济,让各类市场主体不分亲疏远近,在法治原则下平等参与竞争;打破各种地区封锁、行业封锁,让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畅通无阻;向审批权开刀,从改变权力运转的法则入手,解决“事难办,脸难看”……每一块都是“硬骨头”,其中沉淀着积累多年的利益矛盾纠葛,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五年来,我们敢啃硬骨头、勇趟深水区,锲而不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转调开辟了更加宽阔的道路。
统筹改革全局的顶层设计得以确立。2014年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全面发力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包括改革的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在内的一整套顶层设计得以确定;近三年来召开32次相关会议,财税、金融、户籍、农业等一系列事关转调发展全局的改革事项取得重大突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这都是山东改革设计最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之一。
更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山东金改坚持疏通金融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信贷政策指引,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资金进一步向转调倾斜,金融供给潜力极大释放;截至去年底,全省95.7%的村(社区)完成了承包地确权颁证,“三权分置”,让农业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得以加速矫正……瞄着那些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集中发力,一系列体制机制瓶颈得以突破,许多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更加公平公正的转调环境得以塑造。2013年以来,省、市、县三级政府“自我革命”,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超过600项,省市县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山东正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营商环境更加统一、透明、公平,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开辟了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我们在转调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在供给侧。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却是高端供给不足,导致海淘不减、需求外溢。转调向更深层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二选择。
这些年来,我们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转调“减”出了新空间;瞄准短板做加法,转调“加”出了新契机;瞄准创新做乘法,转调“乘”出了新动能;瞄准放活做除法,转调“除”出了新活力。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深入,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放水漫灌的强刺激没有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的项目少了,有利于引导社会消费、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的措施多了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去产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待加强,去库存的一些政策还缺乏精准性,去杠杆尚要下大气力,降成本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消除,补短板需要进一步“聚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放松,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
(七)五年来,全省上下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换来了一个近7万亿元的经济体,沿着转方式、调结构阶梯攀升跨越,我们离孜孜以求的强省目标,从未像今天这般接近;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我们的指导方针和实践路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坚定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忠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风吹浪打不动摇,用一场浴火重生式的发展变革,实现山东发展的凤凰涅槃,我们必将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图说|转调,攀登跨越的阶梯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增加土地供应被不少人视为从供给端平抑房价的“利器”。不过,中国权威人士指出,这个利器的生效需要一个前提——“控制投资炒作”。 [详细]
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落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经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详细]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详细]
网约厨师来到。去年底,一个提供上门厨师服务的网约厨师平台在成都上线,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下单,选择自己想要的菜品,就有厨师上门服务。[详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伦敦标准晚报》12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下属的一些医院电脑当天遭恶意软件“勒索病毒”攻击。另据美联社12日报道,包括西班牙电信在内的几家公司当天也遭到“勒索病毒”的袭击。[详细]
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疗养院发生枪击事件,导致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察。另据央视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2号早上7点30分左右,俄亥俄州科克斯贝尔市的一家疗养院附近发生枪击事件,导致一名警员身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