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持续推动转型升级 山东工业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2017-06-12 14:14: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付玉婷

  □记者 付玉婷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在红领集团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客户只需提供身体18个部位的22个数据,7个工作日就能拿到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西装。对企业来说,成本增加10%,回报却提高了一倍。

  东岳自主研发的氯碱用离子膜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市场垄断,进口离子膜价格下跌超过45%,国内非离子膜落后产能也借此加速淘汰,每年节电5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 

  以有限资源创造更高价值——在我省这两大老牌企业的颠覆性变化中,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等“绿色”驱动力的身影愈发明显,这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工业向高质、高端、高效方向发展的缩影。

  “山东工业总量大,门类齐全,但‘根基雄厚’也意味着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透露,近年来我省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新动能,工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技术改造“四两拨千斤”,带动传统产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和消费终端延伸。2016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食品、医药、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26%,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9.2个百分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新型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大,形成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2016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到430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额19.5万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2倍和1.45倍;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0亿元,同比增长12.5%。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我省获奖数量居全国首位。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助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抢占竞争制高点。157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重点建设700个两化融合配套项目,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全省两化融合指数为93,居全国第5位;全省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超过23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第2位。

  过剩低效落后产能得到有序化解淘汰。2012年以来,我省累计淘汰水泥产能5044万吨、炼铁427.4万吨、炼钢883万吨、焦炭410万吨,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16年,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压减生铁产能270万吨、粗钢270万吨的年度任务,煤炭行业化解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19家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配额6265万吨,淘汰落后产能5052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4%。

  与此同时,一系列质量品牌“补短板”措施带动山东工业一批“拳头企业”“拳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我省已先后有兖矿、潍柴、海尔、鲁泰、威高、如意等6家企业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山东临工等14家制造业企业荣获全国质量奖;11个企业品牌列入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百强,总数居全国第2位;海尔、海信、青啤、潍柴、九阳等18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83家企业被认定为品牌培育试点企业,总数均居全国首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