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平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牧业资源丰富,这里有我国最大的葵花生产区,每年出口葵花籽仁18万吨,90%销往了中东、欧美市场。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外贸进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至2016年累计进出口额622.9亿美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进出口总额... [详细]
15天时间,5000多公里行程,掠过层层绿色,记者穿越半个内蒙古,求解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之道仍感困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靠什么构筑?或许从这“三个一”里,可以找到最生动的注脚。 [详细]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前的不足35岁,提高到目前的75.8岁,翻了一倍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草原儿女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详细]
60岁的闫润桃是内蒙古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卓资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重病在床,以前最怕吃药。她说:“一粒药好几块钱,吃药就是吃钱。”现在,她再也不担心了,每天到吃药时间就准时打开自家的小药箱,药不够了打电话请村医“送药上门”。卓资县在健康扶贫的过... [详细]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曾有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打马走过,留下璀璨的文化印迹,共同缔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草原上的人淳朴敦厚、真诚豪放,草原上的舞刚柔并济、热情奔放,草原上的歌音色浑厚、声调悠扬。歌声从远古走来,带着时代的跫音;歌声在现代回响,更添华章溢... [详细]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灰暗的天空和鸽哨之音,我似乎听到了他烛骨般的心跳……直到有一天我真的要离去,在新区我们见证了奇迹。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幸福,在这儿有太多人们的欢歌笑语,北梁,北梁……”初听歌词,其实只改掉... [详细]
一列列轰鸣的“钢铁驼队”从这里开启异国商旅,一个个互利合作的经贸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70年来,内蒙古跳出本地、放眼全球,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十足的干劲,绘就“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发展新蓝图。 [详细]
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畜牧业大区,从2011年到2016年累计投入中央及地方各级配套草原补奖资金300亿元。政策实施以来,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详细]
从相互为邻、相互帮助到相互依赖,内蒙古各民族在生活、经济和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谁也离不开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竞红说,民族团结关键在于干部,制度优势也靠干部体现,正是一批又一批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建设起团结和谐的内蒙古。 [详细]
今年以来,西北及内蒙古6省区在供给侧改革有力推进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双重助推下,经济增速稳中有升,大部分省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新疆、青海、宁夏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8.2%、7.2%、7.6%、8.6%,资源型产业回暖明显、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开放水平稳步... [详细]
内蒙古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这种良好发展局面的保持,离不开“共同富裕”的法宝。38位省级领导“一对一”联系38个贫困旗县,409名盟市级领导1852名县处级领导分别联系贫困苏木乡镇和贫困嘎查村,攻坚期内,贫困旗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 [详细]
说是沙地,却到处是灌木黄柳;不是湿地,却随处见水洼清流。”驱车行进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委书记边中悦介绍,“保护好这里的生态,一点马虎不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