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玛破题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转型升级再起航

2017-08-31 15:07:00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冰柜生产线

  青岛新闻网7月28日讯 就在今年的5月初,作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新区启动了推进新旧转换重大工程,率先抢抓山东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将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并成立了家电电子、石化、汽车、船舶海工四个产业联盟,在全国首创千亿级产业发展联盟。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的西海岸新区,用最短的时间谋划出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路线图,再一次率先实现引领。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近日,记者探访了“制冷专家”澳柯玛,看传统家电如何新旧动能转换、如何转型升级。

  

  “生命之桶”惊艳世界

  在的企业展厅,一个造型普通的“塑料桶”却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可千万别小瞧这个外形普通的桶,它被比尔·盖茨称为‘生命之桶’,同时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认证和肯定。”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

  前不久,高晓松在美国西雅图专访比尔·盖茨的一段视频引起广泛关注。在专访中谈及疫苗保存时,比尔·盖茨说:“中国的澳柯玛公司正在生产一些特殊的设备,能使疫苗保持在低温状态,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澳柯玛的这项“了不起的成就”,是其研制的一种新型疫苗储存设备Arktek。该设备采用多种超级保温技术,在断电的情况下,仅靠一个批次的冰排,即可将疫苗储存在适合的温区长达1个多月之久,并可满足约6000人社区的使用需要,成功解决了困扰世界的难题。

  张斌介绍,利用制冷行业的技术优势拓展到高端医疗行业应用,对澳柯玛来说,这是寻找新发掘新动能的过程,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做“互联网+全冷链”的创领者

  张斌介绍,围绕“打造制冷主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制冷产业领域,形成了涵盖通用(家用)制冷、商用冷链、生物冷链、超低温设备和装备、冷链物流等的全冷链产业体系,基于此正式推出“互联网+全冷链”战略,并确立了通过智慧冷链、智能家电、智能制造“三智”工程及O2O营销平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公司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全冷链的战略布局。

  智慧冷链整体解决方案,将已拥有的低温冷库、大型车、商超设备、中小型电动冷藏车、生鲜自提柜、冰柜和冰箱等家用制冷产品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链条。借助澳柯玛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ICM智慧全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冷链设备在运行中温湿度、故障、位置等的实时监控,及冷链各环节物品入库、销售、存储等的综合信息管理。

  澳柯玛智慧冷链,破解了传统生鲜产品在产地预冷、冷链长途运输、零售终端存储、冷链最后一公里配送、生鲜自提、家庭冷藏保鲜等各环节因配送断链、信息断流而造成的物品损毁,形成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完整闭环,为用户提供一个从产地到餐桌的完美配送链条,将大大推动制冷产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产品、技术和营销全方位发力 推到新旧转换

  目前,冷柜智能互联工厂已经投入使用,在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的厂房内,拥有8条智能化生产线、36台机器人。“采用MES系统,可同时实现8个系列208种产品的自动混合生产,单班定员162人,日产能4200台,人均每天13台,人均效率是原工厂的2.2倍。”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说。

  张斌说,澳柯玛冷柜智能互联工厂投资1.2亿元,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示范项目。也是目前世界领先、使用机器人最多、人均效率最高的冷柜智能工厂。“原来的钣金生产工序包括钢卷剪切、成型、焊接、喷涂,整个的加工过程需要两天,现在采用预涂钢板一次性成型仅需10分钟,大大压缩了生产周期。内冷的贴敷以前全是由人工弯腰操作,劳动强度特别大,即使发再多的工资员工也不愿意干,这个岗位流失率非常大。现在改为自动贴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质量的一致性。”

  “这个工厂只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尝试,未来我们会结合中德生态园项目,将所有生产线全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张斌介绍,他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解是不光要有好的产品,还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好的销售平台。

  技术改革创新方面,生产车间基本实现自动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新旧动能转换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营销方式创新方面,当拥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我们在想如何转变营销模式。现在我们营销模式有了大的转变,由传统专卖店向,官方商城,专卖店‘三店合一’模式来转变营销方式。”张斌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