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昭示深刻变革

2017-11-13 16:57:00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作者:中共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汪建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刻,深刻洞察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判断。这一科学判断意义重大,是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和治国理政的问题导向,对明确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准确判断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化解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提,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探索。实践证明,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态的变化,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始终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转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之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从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一科学判断没能得到认真贯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毅然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相关表述都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3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36年当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当中,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的局面前所未有,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这样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为民情怀、思想家的高瞻远瞩、改革家的责任担当、理论家的胆识气魄,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敏锐地洞察到了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而得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5年的伟大实践及其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奇迹,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向总体小康,由总体小康向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由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所构成的。如今,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最初的物质和文化饥渴得到满足,自然会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社会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新阶段的中国,面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包含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从需求方面而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侧重的是现实的满足,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的是未来的期待。从供给方面而言,“落后的社会生产”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是对总体状况的衡量,是整体性的问题。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提高,但是存在着快慢、高低、优劣的不均衡现象。“不平衡”是发展的领域范围,“不充分”是发展的层级和质量,主要体现在经济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增长动力以及区域、城乡差异等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破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十九大提出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和任务,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迈进新时代,我们党郑重承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破解矛盾的中国方案,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显示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必将凝聚起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激发起全社会澎湃向前的不竭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
  • 揭秘中国北斗是怎样炼成的:能否和GPS一决高下

    11.png

    任何一个大国重器的诞生,似乎都避免不了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拼力比试、同台竞争甚至“掰手腕”的命运,作为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导航利器,北斗更是如此。11月5日晚,我国最新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首次发射后,人们便迫不及待想知道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究竟能否和GPS...[详细]

    11-13 08-11中国青年报
  • 多省份启动2018年高考报名 都有啥新变化?

    11.png

    目前,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200余天,一些省份的高考报名工作已陆续展开。据媒体报道,青海2018年高考的报考人员范围有所放宽,从2018年普通高考开始,该省将允许具有高级中等学校毕业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详细]

    11-13 08-11中国新闻网
  • 90后飞行员来自“飞行世家” 祖孙三代都是飞行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中,有这样一位年轻帅气的校友,他叫陈伟来,生于1994年,是一位帅气的90后飞行员。去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现就职于吉祥航空公司,担任副驾驶一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来自于一个高颜值的“飞行世家”,爷爷、父亲、...[详细]

    11-13 10-11大众网
  • 居家透析治疗成为可能 全国10地贫困尿毒症患儿将获益

    今天下午,“儿童尿毒症APD交流学院”首届培训会暨“祝慎之——中国儿童尿毒症透析推广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行。随着“祝慎之-中国儿童尿毒症透析推广项目”启动,将通过购置自动腹膜透析机,陆续为全国10个省份和直辖市推动开展贫困尿毒症患儿居家...[详细]

    11-13 17-11东方网
  • 【领航新征程】“党员身份”成为金字招牌

    在江苏镇江句容市行香村,党员身份很不一般。“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村里通过建设“党员之家”将基层党员凝聚一心,党员们将其所见所学所思践行到惠民行动中去,真正实现了“党建+惠民”两条线拧成一股绳。[详细]

    11-13 17-11中国江苏网
  • 调查:巴西在家办公普及 难集中精力成症结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巴西民间调查机构home。office近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指出,尽管大多数巴西民众都会选择在家办公来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但相比于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他们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详细]

    11-13 17-11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