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书记”李玉如要把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 标题 图文
  • 蓝莓种植基地,是董口镇新引进的扶贫项目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产业项目接地气,精准扶贫引出“活水”

    建立扶贫车间,是李如玉的创新之举。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村内车间”,真正激发了贫困户的活力,一个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起来,一张张坚实的扶贫网编织起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了岗位,贫困户才能自力更生,才会有更大的‘...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脱贫之路变“通途”

    作为基层干部,李玉如对报告中提到的“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印象尤其深刻。李玉如说,在未来的扶贫道路中,扶志、扶智是他扶贫工作的重心,激发贫困户的活力,要靠接地气的本地特色产业,将精准扶贫工作变成一汪活水。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把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有力量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引进产业,使镇里的省级重点贫困村摘了贫困帽后,能依靠产业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实现振兴。”李玉如说,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他将按照山东省美丽乡村的标准,对镇里的村庄进行提升改造,使各个村庄发展自己事...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李玉如在“扶贫车间”与贫困户交流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倾心扶贫,玉汝于成

    正是因为心系困难群众,尊重并走近困难群众,李玉如成为全国首创“扶贫车间”的人。在一座座扶贫车间,李玉如以“家门口的劳动”让贫困群众从心里站了起来,让他们有尊严地一步一步脱离贫困。 [详细]

    11-21 10-31 大众网
  • 李玉如:让“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李玉如是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党委书记,他身患脊髓炎及动脉夹层破裂疾病,却仍然坚持战斗在精准扶贫一线,探索走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董口镇“扶贫车间”的经验和做法,迅速在山东省得到推广,目前... [详细]

    11-21 10-31 中国经济网
  • 李玉如和他的“扶贫车间”

    在鄄城县董口镇张海村扫帚加工车间的一角,一根根长长的竹枝在张保仓手里摆弄,一把户外用的竹扫帚慢慢成型。董口镇“扶贫车间”的经验和做法,迅速在山东省得到推广,目前,全省已建扶贫车间5700多个,43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带动9.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详细]

    11-21 10-31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