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 辛向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既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意义,又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十分突出强国的理念,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导,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由于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扫清了我们走向强国的一系列障碍,特别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使我们啃下了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增强了我们啃更大硬骨头的信心和能力,可以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强盛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战胜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已经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坚实基础,而且有清晰和可行的时间表。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步走”目标的提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展现的必然结果。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有时间表,还有科学的路线图、施工图。十九大报告十分突出强国的理念,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导,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强国。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在向着强国的方向迈进。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建设制造强国,到2020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2049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建设人才强国;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这一系列强国战略的提出,夯实了中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重要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人类历史的时代本质和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始终充满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科学社会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是我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客观基础,使我们能够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胜似闲庭信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高度。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把人民群众看作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原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重要源泉。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必须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即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是由无产阶级要完成的伟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过去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我们不仅明确了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且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四个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困扰发展中国家多年的一个两难选择:实现现代化就失去自身独立性、保持自身独立性就无法实现现代化,为它们提供了全新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道路,走的是自己的路,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是依附别人的盲路,而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是一条能够充分保障国家独立性和主权安全的道路,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这种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好的榜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不依靠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掠夺,而是依靠自身的内生发展实现现代化。欧美老牌的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基本上走的是战争掠夺的道路。依靠几百年来不断地战争扩张,抢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为实现现代化提供物质条件。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民族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中,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变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满船金银;东印度公司对茶叶、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贸易垄断权,成为英国政府财政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战以后,有极少数发展中国家进入了现代化行列,走的不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道路,但基本上是在依附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进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但被纳入了西方国家的发展轨道,失去了发展的独立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华文明本质上是爱好和平的文明,我们几千年没有侵略过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我们的现代化道路注定了必须走一条全新的路,就是依靠自身力量走向现代化。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再有不到20年,到2035年,也就是清廷增定防范洋人贸易章程200年后,中国就要在建设开放性经济强国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解决了困扰发展中国家多年的一个两难选择:实现现代化就失去自身独立性,保持自身独立性就无法实现现代化。中国对这一难题的解决,给世界上那些在保持自身独立性基础上希望加快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7年6月15日发表题为《埃塞俄比亚制造业增长奇迹》的报道,称:埃塞俄比亚成功吸引外国制造业者,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一面希望的旗帜,说明这个迄今地球上最贫困的地区能够遵循让世界其他地区富裕起来的常见发展模式。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埃塞俄比亚遵循了中国成功践行的国家主导大力投资的发展模式。”埃塞俄比亚总理经济顾问在2017年7月撰文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国经验的精髓,再把精髓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这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类发展发出的强音。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正在打上中国印记。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